清潔隊的心內話:「收垃圾之外,保護民眾也是我們的職責!」

清潔隊的心內話:「收垃圾之外,保護民眾也是我們的職責!」

每天的生活,總有群人默默扛起大家最不願觸碰且避而遠之的一切。他們的例行工作除了處理大量垃圾,還需要肩負民眾安全、協尋遺失物;不只常常被廚餘濺到,工作時要隨時閃避天外飛來的垃圾,彷彿身兼十八般武藝的這群人,就是站在守護環境整潔第一線的清潔隊員們。

這次 RE-THINK 拜訪從北到南,三組不同清潔隊隊員。深入了解那些制服底下,沒機會說出口的話,藉由他們的視角,重新看待倒垃圾的日常。從個人心聲到問題解惑,將帶大家直擊清潔隊員工作現場,遇過的那些人那些事,了解隨手一丟背後,是多少付出累積而成。

我們不是垃圾桶!清潔隊員最怕「這個」

「被垃圾砸是常有的事」拜訪各地區清潔隊員後才發現,每個人都有被垃圾砸過的經驗。但即便如此,我們訪問的清潔隊大哥仍說,這也不能怪民眾,因為隨車人員站在那裡,是阻擋民眾丟垃圾的路徑。

除了要閃避飛來的垃圾,沿街收運時等垃圾的人很多,民眾有時候會覺得等清潔隊員倒再給太慢,就直接把垃圾往清潔隊員身上倒,若遇到袋子裡有金屬或碎玻璃,即便穿工作服還是會被劃破。

如果要說一般垃圾車最怕遇到的,就是沒被分類挑出的酒瓶。因為酒瓶很硬,如果誤入垃圾壓縮車,飛濺出來的速度也最快。清潔隊大哥說,那個噴濺速度已經要和子彈差不多,很容易造成清潔隊員或民眾受傷。

因此要特別提醒大家,若丟玻璃或瓷器千萬要用報紙包好,並告知清潔隊員後交給回收車,保護你我的安全,也避免刮傷清潔隊員的手,一起做個貼心的大人。

除了收垃圾,保護民眾安全也是我們的職責!

清潔隊員除了收垃圾、隨時閃避天外飛來的橫禍,還有個重要工作是注意大家的安全。

「追車實在非常危險」訪問的清潔隊大哥反覆說道。工作時常碰到民眾追垃圾車,但是車子無法緊急停下,垃圾車和回收車都是大型車輛,太頻繁的重新啟動很容易耗損,而且路上車流量大,若隨意停靠更容易造成意外。且有些較年長的民眾會習慣性扶垃圾車,我們看到就會上前攙扶,提醒他們這樣非常危險。現在垃圾車的準點率很高,希望大家能提早出來到定點,減少追車的風險。

同時也要注意大家丟進垃圾車的垃圾,像是各類電池就屬於千萬不能進垃圾車的品項。因為垃圾車會產生熱能,以前曾發生過的火燒車,都是由行動電源引起,而且垃圾屬於易燃物,等看到煙在撲滅就來不及了。

同理心從了解開始,清運工作也是專業

這次訪問的清潔隊員中,有一半是女生,她們說:「我們無法預知民眾提上來的那包垃圾是輕是重,一個不小心手就會拐到或拉傷。若是大家倒垃圾時,能先把重的垃圾分袋裝,或至少在交給清潔隊員時事先說一下。」

也曾遇過民眾,說清潔隊員只是把垃圾拿上車,就可以領薪水。但這份工作每天要接觸大家厭惡的垃圾,一趟都是好幾小時跑不掉,背後的辛苦和困難度,其實都比眼前所見還要高很多。

清潔隊隊員們想對民眾說的話

其實清潔隊員們的期待都很基本,便是希望民眾盡量配合清潔隊的收運方式。吃剩的廚餘垃圾事先分出來,不只可以做為再利用資源,也能避免垃圾發臭。之前還遇過有民眾把一整顆完整、爛掉的哈密瓜丟一般垃圾,一進壓縮車就直接爆炸!

回想起疫情期間,清潔員大哥笑著說:「那段時間就連收垃圾都需要勇氣」但也是那時候,遇到很多民眾跟他們說加油。會遇到民眾搶著要請他喝飲料,又或過年前塞了張寫滿感謝的小紙條。這些看似微小的舉動,都是讓他們堅持下去,做這份工作的力量。

也有清潔隊員說:「一直很感謝那些支持我們的聲音」他常在回陳情電話時,聽見不少民眾會說,我理解你們很辛苦,只是不知道該怎麼配合。這些出於善意與體諒的心,都讓清潔隊員們感到溫暖。

透過互相理解,產生更多尊重。多一點點的體貼,就能讓清潔員的每天,不用再驚嚇連連 。這篇文章獻給所有隨車清潔隊員,和每個與他們互動的日常!

💰 喜歡這篇文章,歡迎支持我們繼續推廣回收教育 >> 贊助回收教育計畫

這八種垃圾千萬別丟垃圾車!丟垃圾的一萬個為什麼 —— 民眾最想問清潔隊的心內話

這八種垃圾千萬別丟垃圾車!丟垃圾的一萬個為什麼 ——民眾最想問清潔隊的心內話

在台灣丟垃圾、做回收常遇到各種疑難雜症,由於各地廢棄物處理設備不同,每個縣市行政區,做法也會產生差異,讓丟垃圾成為考驗耐心與毅力的事。

RE-THINK 募集大家對清潔隊的疑問和想說的話。親自拜訪北到南,三組不同清潔隊隊員,藉由第一線工作人員視角,親自為你解惑丟垃圾遇到的難題!

垃圾丟掉後真的有被好好回收嗎?

為什麼明明分類好,卻又被丟在一起?是民眾最常有的提問。沿線收運垃圾車持續前進,在車上分類其實很危險,因此行進中,隨車清潔隊員只會先將紙類、金屬、玻璃等具危險性的回收物挑出,最後進回收場才會再把垃圾做細部分類處理。因此大家先做好初步分類,對清潔隊員的工作還是有幫助的!

至於哪些垃圾該丟一般垃圾車,哪些屬於回收?基本上產品包裝有回收標誌的都會收,除非有些特例,是回收商不收的:像硬塑膠(水桶、垃圾桶等壓克力纖維)或沒有環保認證的電器。不過多半清潔隊還是會先收回來,到場內再重新分類。建議大家遇到不確定該不該丟的,都能先致電詢問所在地清潔隊,只要一通電話的時間,就能快速解決問題,減少後續丟垃圾的困擾。

垃圾車無法任意停下的原因

相信多數人都有過追垃圾車的經驗,心裡納悶著:「為什麼垃圾車看到我不停!」事實上垃圾車屬於大車,重新啟動非常耗能,因此常需要在固定距離內停下。除此之外,緊急剎車也容易讓隨垃圾車清運的清潔隊隊員因沒抓緊發生意外。

清潔隊大哥特別叮囑,希望民眾可以不要等到聽見聲音才出門。現在垃圾車準點率很高,可以提早出門等待,且有時候大車死角真的會看不到民眾,追車的狀況不僅對自己,對用路人來說也很危險。目前台北已開始落實定點收運,但全台仍有許多地方居住沒那麼密集,若採用定點收運將造成不便。因此還是請大家倒垃圾時,多注意自身安全。

最後,關於垃圾車常有的異味。清潔隊員坦言,垃圾車作為他們的工作環境,其實比民眾更希望它不臭,每天巡邏完也都會清洗。但垃圾車壓縮時產生的熱能,很容易讓有機物發臭。建議大家在家打包垃圾時,可以把會臭和不會臭的分開裝袋,臭的用小袋子裝,不會臭的再累積到比較多的大容量。

這 8 種垃圾千萬別丟進垃圾車!

談到哪些垃圾千萬不能進垃圾車,清潔隊第一個反應的就是電池、行動電源。垃圾車在高壓、有水的情況下會產生熱能,以前曾發生過火燒車,都是行動電源引起的。且垃圾屬於易燃物,如果看到煙就來不及了。

至於生活裡遇到的種種回收難題,都歡迎查詢回收大百科,或事前詢問當地清潔隊。在垃圾車清運現場,往往有許多作業同時進行,清潔隊員無法即時應付,為了避免大家丟錯、造成清潔隊困擾,事先做好正確分類才是最負責任的行為。

垃圾袋設計巧思大公開!丟垃圾必知小撇步

遇到較大型的垃圾,可以事前聯繫地方清潔隊,和他們約好時間地點便會有專人清理,也可避免壓縮到平時垃圾車的收運空間。舉凡床墊、手推車、腳踏車、沙發、家電等等,都算大型廢棄物範疇,需要主動向當地清潔隊聯繫收運。

此外,如果你住在使用專用垃圾袋的縣市,這些收費垃圾袋上畫有「容積線」,也就是一包垃圾最適合放的量,為了避免包不起來或溢出的情況發生。垃圾袋上還有兩個凸出的小帶,將它們先綁起來,往下壓後再打包,就能多省下不少空間!

💰 喜歡這篇文章,歡迎支持我們繼續推廣回收教育 >> 贊助回收教育計畫

企業合作常見問題

企業合作申請常見問題

RE-THINK 與許多知名品牌、企業夥伴,一起共創 CSR、ESG 專案,包含短期合作、及年度大型專案,讓環境議題有感、有能見度!現在就先來看看有哪些合作模式及合作申請常見問題 🔍

淨灘合作

Q:可以舉辦淨灘的時間?

A:以天氣考量,我們會於每年 3-10 月舉辦淨灘活動。

Q:一場淨灘時間多長?

A:實際淨灘時長大約 2 小時,加上前後交通、報到等時間,建議至少安排半天時間。

Q:企業淨灘合作包含哪些項目?

A:我們會進行淨灘地點場勘、活動規劃、申請、參與者號召,提供 100 人份淨灘工具,並安排垃圾清運。

Q:會協助交通與保險嗎?

A:企業員工交通、保險事宜,需請貴單位自行處理。

Q:淨灘贊助捐款費用如何運用?

A:贊助捐款費用除了作為淨灘活動部分執行費外,亦會運用於 RE-THINK 組織營運、大眾環境教育推廣等。

【 創新教育 】

Q:有哪些環境教育課程主題呢?

A:我們有「海洋垃圾課」、「回收循環課」、「循環之邦桌遊」3 種主軸可供選擇。

Q:如何邀請 RE-THINK 演講 ?

A:如您希望分享海洋垃圾課、回收循環課或循環之邦桌遊講座,請勾選申請表單中「其他異業合作」的「創新教育專區」。

若是以上 3 種以外的講座內容,請勾選 「其他異業合作」的「企業 / 大眾演講邀請」,並說明課程形式、預計辦理日期、時間、人數,我們將會在 5 個工作天內回覆您。

Q:企業可以贊助推動創新教育嗎?

A:企業可以透過以下 3 種方式協助推動創新教育:課程贊助(讓學校免費申請課程)、教材公益贈與、企業志工協同入校(需預先培訓+贊助課程)

Q:課程的長度多長呢?

A:一場約 1.5 – 2 小時。

【 社群大眾倡議 】

Q:可以洽談什麼樣的社群合作呢?

A:RE-THINK 具有社群媒體如 facebook、Instagram 粉絲頁、LINE 官方帳號、電子信等溝通管道,能為合作單位設計如漫畫、懶人包、影音等形式。我們專長協助企業梳理服務與產品環保脈絡,製作為有趣的素材,共同倡議環保理念。

Q:可以贊助物資嗎?

A:歡迎來信至 service@rethinktw.org ,將會有專人在 5 個工作天內與您聯繫!

【 媒體採訪 】

Q:有採訪邀約該如何聯繫?

A:採訪邀約請來信至 media@rethinktw.org ,2-3 天內會有專人與您聯繫。

【 其他問題 】

Q:填完合作申請表後沒收到回覆?

A:收到您的申請後,無論評估是否合作,我們最晚一週內會回覆,再請耐心稍等哦!

若還有其他問題,請點選此連結到我們的 LINE 官方帳號洽詢客服,聯絡時間為周一至周五 10:00-18:00,將於客服聯絡時間內盡快回覆您 ! 

🙋 前往申請企業合作 

🙋 前往淨灘合作申請 

🙋 前往申請零錢 

💰 支持我們 >> 繼續打造對環境更友善的台灣

捐款常見問題

RE-THINK 捐款常見問題

感謝您一起用行動守護環境,無論是單筆或定期定額,只要有任何捐款問題,都能在這裡找到答案!

【 捐款收據

Q : 是否有捐款收據?

A:若為線上捐款,完成後系統會自動 Email 本會捐款收據至您的信箱。若為其他方式捐款(LINEpay 愛心捐、街口支付、全家 Famiport 等),在工作人員核對後,會將捐款收據以手動寄發 Email 或郵寄給您,您可利用捐款收據作為抵扣所得稅額之用。

Q : 捐款資訊會上傳至國稅局嗎?

A:我們會在隔年 2 月底前將捐款資訊上傳至國稅局系統。配合國稅局規定,捐款資訊上傳需有捐款者個人身分證字號,請務必在捐款時留下您個人身分證字號,若有相關問題,請來信至  service@rethinktw.org,2-3 天內會有專人與您聯繫。

Q:如何補發收據?

A:請填寫捐款收據問題表單,2-3 天內會有專人與您聯繫。

Q:收據資料有誤,如何處理?

A:請填寫捐款收據問題表單,2-3 天內會有專人與您聯繫。

【 捐款禮 】

Q:什麼時候會收到捐款禮呢?

A:我們固定於每月 20 日前寄出喔!

定期定額捐款

Q:定期定額的扣款頻率為何?

A:定期定額的扣款頻率為一個月一次。

Q:定期定額捐款有時間限制嗎?

A:沒有時間限制,若希望想調整捐款方式,都可以隨時與我們聯繫。

Q:如何更改卡號或捐款金額?

A:為保障捐款者權益,我們沒有權限更改卡號及捐款金額。請您直接以新卡號或新捐款金額進行捐款,並來信至 service@rethinktw.org 告知我們,2-3 天內會有專人與您聯繫,我們將在後台停止您的舊定期定額捐款。

Q:如果我要停止捐款,該如何處理呢?

A:請來信 service@rethinktw.org 並告知捐款人姓名及電話,2-3 天內會有專人與您聯繫進行處理。

【 循環之邦桌遊 】

Q:如何獲得「循環之邦」桌遊呢?

A:您可以透過官網定期定額 500 元,或是單筆捐款 2,000 元獲得一盒循環之邦喔!我們會於每月 15 日前寄出捐款禮。

【 其他問題 】

Q:RE-THINK的捐款,都用在哪些地方?

A:RE-THINK 透過執行各項專案,達到垃圾減量與民眾環境教育目標。專案內容包括社群號召淨灘、校園環境課程、海廢圖鑑、回收大百科等創新教育主題。如您想瞭解更多,歡迎來信 service@rethinktw.org,2-3 天內會有專人與您聯繫。

Q:我該從哪裡看 RE-THINK 的捐款徵信呢?

A:RE-THINK 年度財務報表皆會於隔年 1 月送內政部備查後公開,您可在官網閱讀財報及捐款徵信,了解各經費收支。

若還有其他問題,請點選此連結到我們的 LINE 官方帳號洽詢客服,聯絡時間為周一至周五 10:00-18:00,將於客服聯絡時間內盡快回覆您 ! 

💰 捐款支持 RE-THINK >> 讓我們為環境做更多事

🙋 其他捐款管道  >> 8個支持 RE-THINK 的方式

申請校園課程常見問題

教師申請校園課程常見問題

這次我們集結教師們申請校園環境教育課程遇到的疑難雜症,通通能在這找到答案!

【 校園課程申請

Q申請課程要付費嗎?

A:課程分為企業贊助、自費申請兩種,每學期初會開放申請企業贊助的免費場次,如果超過申請額度,也可以以自費方式申請課程。

Q:自費申請有哪些費用呢?

A:自費課程需支付講師鐘點費 2,000元/時,以及台北至課程所在地交通費。

Q:還有免費課程場次嗎?

A:若申請表單的課程方案選單中,沒有企業贊助場次,就表示該學期免費場次已額滿,請老師下學期持續關注哦!

Q:有哪些環境教育課程主題呢?

A:我們有「海洋垃圾課」、「回收循環課」、「循環之邦桌遊」3 種課程主軸可選擇,課程內容說明可至課程申請表單查看。

Q若有其他主題該如何邀請 RE-THINK 演講?

A:如您希望分享「海洋垃圾課」、「回收循環課」、「循環之邦桌遊」的演講,請填寫課程申請表單,會有負責窗口和您聯繫。

若是以上 3 種以外的講座內容,請來信至 service@rethinktw.org ,並說明「課程形式、預計辦理日期、時間及人數」,我們將會在 5 個工作天內回覆您。

【 其他問題 】

Q不是老師可以申請環境教育課程嗎?

A:我是企業 >> 請填寫企業合作表單,可在「其他異業合作」專區中,申請創新教育課程。

B:我是一般民眾 >> 可以透過捐款獲得循環之邦桌遊,在家也能邊玩循環經濟教育桌遊,邊學習環境教育。

若還有其他問題,請點選此連結到我們的 LINE 官方帳號洽詢客服,聯絡時間為周一至周五 10:00-18:00,將於客服聯絡時間內盡快回覆您 ! 

💰 支持我們 >> 繼續推動回收教育

🙋 前往申請校園課程

淨灘常見問題

淨灘常見問題整理

每次淨灘前都會收到各種詢問,衣服該怎麼穿?穿拖鞋可以嗎?需要帶哪些東西?這次我們集結所有疑難雜症,一次告訴你!有關於淨灘的問題,先來這篇看看!

【淨灘報名場次與時間

Q什麼時候有淨灘活動?

A:我們會在 3-10 月舉辦淨灘,每個月都會用 LINE 通知下個月的淨灘場次,請持續關注 RE-THINK  LINE 官方帳號。

Q:淨灘活動報名到什麼時候截止?

A:只要在活動當日前都可以報名喔!但為了方便我們統計人數,若確定要參加的話請儘早填寫表單報名。

Q:可以晚到或提早離開嗎?

A:若您有事會晚到,或需要提早離開都是可以的,不必有壓力~

【淨灘報名與人數限制】

Q: 參加淨灘是免費的嗎?

A:淨灘是免費的喔!歡迎大家一起來參加~RE-THINK 淨灘活動不會有任何對價關係,若看到參加 RE-THINK 淨灘可以領錢,請通報我們,很大的可能是詐騙!

Q: 淨灘是否有人數上限?

A:報名人數沒有上限,希望能有越多人一起參與!

Q: 若 2 人以上要如何報名淨灘?

A:可以由一個人報名填寫,並在攜伴人數填上正確人數即可,活動前一週發送行前通知時,再麻煩轉知同行親友喔!

Q: 超過 20 人要如何報名淨灘?

A:一樣填寫報名表單,在攜伴人數上填寫最大值 20 人,並用 LINE 告知我們確切的參加人數。我們會在活動前一週提供行前通知,再請您協助轉知同行親友。

Q: 小朋友可以參加淨灘嗎?

A:只要能在沙灘上走動、把垃圾撿起來的小朋友都 ok,主要需準備小朋友用手套,以及海邊較沒遮陰處,可以帶避暑的帽子,及自己的水瓶~

Q: 報名淨灘工作人員要做些什麼?

A:分別是交通指揮、回收站工作人員(協助秤重&打包)以及報到站指引,當天會請工作人員提早一小時到場。

Q: 如何取消報名?

A:請透過報名的 LINE 官方帳號,告知我們要取消的場次,我們會協助取消。

【 交通與準備工具 】

Q: 要如何前往海灘?

A:需請大家自行前往海灘,我們會用 LINE 提供行前通知,裡面有提供詳細海灘位置資訊,活動當天在海灘上與大家會合!

Q: 有大眾運輸工具可以到嗎?

A:建議用 google map 選擇大眾運輸,搭配您的出發點看怎麼前往較適合,提醒您要記得調整出發時間並查好回程車次喔!

Q: 需要自備什麼工具?

A:我們會準備少量工具與垃圾袋,但因沒有人數限制,方便的話能自行準備手套與裝海廢的大袋子。更多淨灘裝備問題可以參考這篇

(1) 建議裝備:麻布手套、夾子(烤肉夾、垃圾夾不拘)、耐操的袋子(米袋、用過的超商袋,較不易破裂)。

(2) 個人防曬:遮陽帽、毛巾、硬底鞋(因沙灘炎熱且多尖銳物)。

(3) 進階玩家:小刀(可用於斬斷死纏爛打的漁網)、篩子(過濾沙中塑膠細塊)。

【 天氣與延期 】

Q: 下雨是否會延期?

A:除非颱風、寒流或很大的雨勢,現場若飄小雨還是會如期進行,建議可以穿非一次性雨衣比較方便喔!

Q: 什麼時候會通知延期?

A:若是颱風、寒流或很大的雨勢,最慢前一天會用 LINE 通知是否如期舉辦或延期。

【 照片與志工證明 】

Q: 如何索取活動照片?

A:活動當天照片整理後,會透過 LINE 訊息提供給大家,還請耐心稍等,感謝!

Q: 如何索取志工證明?

A:請您傳一張當天參與的淨灘照片、提供姓名、參與淨灘場次,我們會將電子檔提供給您。

【 淨灘合作洽詢 】

Q: 要怎麼和你們合辦淨灘活動?

A:若有淨灘合作需求,請填寫此份表單,將由負責窗口與您聯繫。 

【 淨灘其他問題 】

Q: 自辦淨灘有什麼注意事項?

A:我們有整理辦淨灘活動需注意的事項於這篇文章,供您參考,預祝活動順利~

若還有其他問題,請點選此連結到我們的 LINE 官方帳號洽詢客服,聯絡時間為周一至周五 10:00-18:00,將於客服聯絡時間內盡快回覆您 ! 

💰 支持我們 >> 繼續推動淨灘暨海洋教育

🌊 前往報名淨灘 

補充包究竟有沒有更環保?

補充包有比較環保嗎?環保大對決

又迎來一道萬年難解的題——補充包真的比較環保嗎?就運送過程和材質來看,補充包確實輕巧,可是來到回收面,為了有效遮光,補充包常混合不同材質製成,因而無法被回收再利用。

這次我們同樣讓數據說話,實際計算自製造到廢棄,兩者產生的環境影響,親自來看看,到底怎麼用才環保?

補充包碳排放量原來沒比較低?

雖然補充包相較瓶裝,在材料上減少了塑膠用量,但補充包填裝前需清洗,且相較洗髮精瓶身可回收,補充包只能焚燒,使其於廢棄過程又增加了不少碳排放量。因此,加總使用到廢棄的過程,每使用一次,兩者產生的碳排放量幾乎平手!

但補充包能減少資源消耗和空氣污染!

不過只因碳排放量相差不多,就要放棄使用補充包嗎?以洗髮精為例,與重量較重的瓶身相比,輕薄的洗髮精補充包還是有助於大幅減少空氣污染物(二氧化硫)的排放,且在原油消耗上,因為減少塑膠用量,也讓補充包較瓶身少了更多資源使用。因此,在環境影響類別,尤其是資源消耗和空氣污染,補充包表現都比原始瓶裝好很多。

雖然材質設計與環境影響有直接關係,但單比較不同容量的瓶裝材質,會發現容量愈大相同單位所需的塑膠用量便越少,通常會更環保。但大包裝常伴隨用不完的浪費,同時又造成其他環境影響,因此硬買大包裝也不見得比較好,還是需依自己的需求購買。如果家庭成員多,可以選購大包裝!

沐浴時更環保的 3 大關鍵

無論選擇原始瓶裝或補充包,只要先考量這 3 點,就能大幅增加回收再利用價值、減少環境影響:

  1. 當要重複充填瓶子時,減少清洗原瓶的用水量,可以讓環境衝擊再更降低(甚至不用先洗就能填裝)
  2. 購買時,選擇單一材質、可回收的瓶身並認明回收標誌
  3. 雖然台灣法規還不允許重複填裝個人清潔用品,但有部分家用清潔劑、洗衣精廠商,已經開始提供重複填裝服務,連補充包都省下,最環保!

挑選小撇步!這樣的補充包最環保

雖然多數補充包仍不可回收,但補充包無論材質或重量都比瓶身輕不少,整體環境影響還是較低。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補充包瓶嘴通常使用 HDPE 製成,螺旋蓋則是 PP 材質,雖然皆是可回收塑膠,但因為體積小通常難進入回收系統而遭到廢棄。若購買補充包,建議優先選擇可撕式來取代瓶蓋使用。

*本文與成大環工林心恬教授合作撰寫

💰 喜歡這篇文章,歡迎用你的行動力,支持我們繼續推廣回收教育 >> 回收教育贊助連結

創作歌手吳汶芳專訪 — 改變環境從自己開始!

RE-THINK 採訪 - 吳汶芳專訪

我們經常在舞台上見到她的身影,但更多的時候,我們會在海上望見她。

吳汶芳,一位創作歌手、衝浪愛好者、以及海廢手作飾品的經營者,是一位環保倡導者,同時也是 RE-THINK 的好朋友。

自己先開始環保最簡單

吳汶芳從 2016 年開始嘗試衝浪,總是在天還未亮時就踏上前往海邊的路途。她在海面上目睹了太陽升起的魔幻時刻,感受到令人屏息的美景,同時也意識到上岸後地面佈滿垃圾的矛盾。這次經驗打開了吳汶芳關注環境的開始,衝浪上岸後看到滿地垃圾,才發現原來以前自己的使用習慣是毫無限度且不曾意識到的。

進而思考這究竟是消費者、生產者,還是法規的問題?再深入了解後發現,環境問題錯綜複雜,結構難解,不如先回到自身,從自己開始最簡單! 吳汶芳分享不少環保習慣養成也來自周遭的人,當時衝浪夥伴因為宗教因素吃素,進而養成對環境的愛護,於是吳汶芳就被他感染,也成為素食者。

不過她也笑說,自己從最嚴格的方式嘗試,時間久了還是容易鬆懈,慢慢發現遇到困難。像是許多喜歡吃的甜點都有蛋奶,沒辦法完全克服甜點誘惑。整體來說,吳汶芳覺得環保其實很省錢。以前買東西有需要會直接買,不太思考到更以後的事,但現在就比較敏感,連走在路上看到人家過年丟的傢俱,都想撿回去。

從海洋得到越多,越想回饋給它

海洋給吳汶芳很多能量,讓她有個能發洩、療癒的地方。可以回到生活,重新調整自己。也因為這樣,讓她更想回饋給海洋。

「我都會去海邊玩,然後隨地挖到蛤蠣。每次都挖一整個下午,拿整鍋的蛤蠣去給海產店,好像那時候就開始不怕水」小時候住馬祖的吳汶芳從兒時記憶便有海洋作伴。但真正拉進與海洋的距離,還是因為衝浪。吳汶芳説,在海上可以拋下很多城市的糾結。

但不因療癒,就掉以輕心,也是她的衝浪準則。每次下水海況都不一樣,要怎麼看浪、等浪。追到浪後,又要怎麼站在浪頭上,都需要一次次經驗累積,永遠探索不完。

用「無垃不作 」實踐循環再生

3 年前,吳汶芳創立品牌「無垃不作 Sea Sprout」,開始將海廢或生活中不被用到的物件,製成飾品配件。創立之初,是因為疫情家裡堆積太多雜物,其中很多廠商送的東西,都有漂亮的包裝和緞帶,再加上過去和歌迷淨灘時,撿回的海玻璃、塑膠碎片。讓她覺得這些東西總可以結合,多做些什麼。

因為歌手身份,每次表演都需要換一套服裝,吳汶芳發現除了盡可能商借,購買能重複搭配的衣服之外,有些甚至可以自己動手做。從配戴的耳環到舞台上那些因為印上日期,明明很漂亮卻用過即丟的帆布,也成為創作來源,被製成帆布袋。

「無垃不作 」在材料上盡可能減少浪費,也堅持不提供郵寄或物流,希望這些手作品只能透過面交,或到市集攤位直接購買。但即便如此,品牌在創作上還是遇到不少掙扎。像帆布因為體積大,為了堅固還是得多加一層內裡,耳環也會用到五金,這些仍是新製造。因此吳汶芳做的量使終不大,並把部分利潤回饋社會,讓收入成為另一種循環。

當專輯作為一場永續實踐

2021 年底, 吳汶芳製作了第 3 張專輯《生存法則》。不走一般路徑,透過集資發行,還與多間 B 型企業合作,蒐集藝人朋友的二手衣物,製成專輯包裝。回憶整個過程,當對環境有了共感,自己又成為生產者後,便會問自己有沒有辦法做到三生共榮?也就是生活、生產和生態間的平衡。

對她而言,無論是「無垃不作」或做環保、回收,都只是延緩環境的傷害,沒辦法完全解決問題。面對環境,仍需要企業或從更宏觀的角度改變。而 B 型企業的存在,恰好滿足這個條件。參考聯合國 17 項永續發展目標,不只環境要顧,社會層面也很重要。於是這次集資也找來夕陽產業合作,包括請老師傅吹玻璃、傳統製衣廠縫紉布料。

整個過程呼應專輯主軸「生存法則」,人要生存、社會要生存,產業和環境也是。但最難的還是怎麼在最後,完全不製造浪費。吳汶芳以大自然循環為例,從出生到死亡,其實過程中沒有任何東西沒被利用。但為什麼人類的成長過程中,卻會一直有廢棄物出現?

淨灘還是要繼續辦下去

說到淨灘,吳汶芳除了多次和 RE-THINK 一起淨灘,在小琉球舉辦巡演時,也號招粉絲一起,先淨灘、再聽表演。有時候衝浪,遇到大型垃圾她也會套在腳繩上,一邊划一邊把垃圾拖回來。

但吳汶芳坦言,不見得所有衝浪愛好者,對環境都是有意識的。仍有不少人還是照樣將煙蒂丟沙灘、防曬一擦就下水,海上運動比較像消遣或娛樂。也因為如此,淨灘更要繼續辦下去,還是有很多人沒被影響到。

即便面對淨灘,吳汶芳仍大大地嘆了口氣説:「超煩誒!每次淨灘都很厭世,垃圾永遠撿不完」但被問道,下次還要辦淨灘嗎? 吳汶芳說:「會」

「我沒辦法改變世界,但我可以是聚焦議題的人」

作為一個創作歌手, 吳汶芳說自己沒辦法改變世界,但有更多人能聽見她的聲音。因此所能做的,就是把問題拋出來,邀請大家一起找答案,讓更多人能意識到。

吳汶芳分享,合作五年的經紀人在 2023 年也開始吃素,之前有次擺攤,也有歌迷來跟她說,自己也開始一週吃素一天,這些改變都讓她很感動。

和 RE-THINK 一樣,不想強硬要求他人該怎麼做。吳汶芳用自己的方式,感染親朋好友。像是當身邊的藝人朋友有衣服要替換,她會自告奮勇,協助過濾或拿到二手平台,延續這些衣物的生命。

Show, don’t tell

RE-THINK 的開始,也是來自身邊的人影響。當時創辦人黃之揚遇見 Daniel,一個比他更在意台灣環境的外國人,無論上山下海,總帶回一大袋垃圾。

那時候 Daniel 分享小時候的事,他的奶奶總會拾起路上所見的垃圾,當 Daniel 不解地問這樣有用嗎?把這些撿起來,人們不是會丟更多?但奶奶總是堅定不移地給他同個答案——

Daniel, you need to lead people by example, not with your words./「Daniel,僅用言語是無法領導別人的,要用行動。」

謝謝吳汶芳一直用自己的方式,影響身邊的人。RE-THINK 也會持續用行動,拉更多人一起,減少生活中的浪費,讓台灣成為對環境更友善的島嶼!

💰 如果你喜歡這專訪,也歡迎用你的行動力,支持本系列的採訪文 >> https://rethinktw.org/

Humans of RE-THINK 第 7 期 | 陪我們長大的吳杯

陪我們長大的吳杯

我是吳杯杯,今年 83 歲,喜歡走路。曾完成 67 天徒步環島,也走台灣東西岸,環了澎湖 4 次。

20 年前,一起創業多年的夥伴出意外,我不想繼續做,公司便解散。因為不是計劃退休,沒有事先安排要做什麼。先是去了一些地方旅行,後來看到報紙上一則小廣告,是台灣海洋環境教育推廣協會舉辦的「走在家鄉。海之濱」活動,想說自己沒走過台灣海岸線,便報名參加。(編按:這時一旁的吳媽補充:「退休前他從來不走路的喔!就算只是到隔壁條街」)

還在工作時,沒有太多時間旅遊,出門也是到其他國家,台灣反而沒什麼機會。才發現,東海岸真的很美,慢慢走,透過協會介紹,開始更認識海岸線。

雖然我們是海島國家,但很多人對海還很陌生。以前戒嚴時不能靠近海邊,我 20 歲時有次去淡水,阿兵哥用刺槍把我趕出來。一直到我開始走路,才接觸台灣海岸,了解消波塊從哪來,東岸和西岸的差別,原來海岸山脈是這樣子喔!還有很髒的漂流物。

之前也有走到半途差點要放棄的經驗,尤其在宜蘭段時,東北季風很強、天氣非常冷。加上出去走常要睡學校,通常睡不太好。但我有忍下來,好像就走出那種感覺出來。(編按:雖然前面小吐槽,到這裡吳媽接著說:「那實在很冷!他很有毅力、很堅持」 )

還有一次我們從九棚到佳樂水,大家一人拿一個大塑膠袋去撿垃圾,因為地形起伏,垃圾常跑到岩石間,需要上上下下。也有學校和小朋友一起,邊走邊認識家鄉海岸。會知道 RE-THINK 就是 2013 年剛好從東岸走回來,看到宜蘭鎮安宮有淨灘,便去參加。

環境教育要從家庭開始,不要小看家庭和社會的影響。我開始走路後,用衛生紙都很節儉,水和電也是,沒用就馬上關掉,吃東西不隨便浪費,都是從走路學來的。當時徒步環島,我們洗澡用冷水、不用洗潔精,因為會流入環境。那些一起走的朋友,會產生革命情感,現在出去也都自己帶筷子和杯碗。

環保概念就是這樣耕耘下去的,播種以後才會發芽、開花。其實也沒有很難適應啦!家庭和社會都很重要,先把種子種下去,隨著時間代代相傳。

之前和 RE-THINK 淨灘,看到好多小朋友很認真撿,到最後還不想放棄,拿著一大包垃圾。一方面高興撿這麼多,但也覺得有點悲觀,怎麼這麼多垃圾。不過做公益是這樣,不問收穫,慢慢影響。其實我是外行啦!很佩服你們(編按:杯杯說的是 RE-THINK,嗚),其實我走路也只是因為想旅行,沒有付出什麼,只是從中學習和了解。

我們小時候啊,淡水河有多乾淨!可以下去游泳、划船,還能釣魚和在一旁種菜。但工業發展後,上游開始排放污水,卻沒有管制,淡水河就完全不一樣了。面對更大的問題,個人來講確實無能為力,只能守好自己的本份。

或許有人覺得環境不關他的事,但我們住在四面環海的國家,不去了解周邊環境,怎麼了解自己的家鄉?不去走走,豈不是白住了嗎?齊柏林之前說:「台灣的美麗與哀愁」有一點這樣的感覺。對於世世代代成長的地方,你願不願意去愛護自己的家。

我們自己先做好,遇到志同道合的人就在一起。大家對環保的觀念,像是自備碗筷這些,也已經進步不少,仍然會有改變的。

正名運動:吳杯杯説他跟我們一樣是年輕人,ㄅㄟㄅㄟ要寫「#杯杯」而不是「#伯伯」。

#humansofrethink #陪我們長大的吳杯

💰 如果你喜歡這專訪,也歡迎用你的行動力,支持本系列的採訪文 >> https://rethinktw.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