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大對決:廚餘機環保嗎?廚餘機堆肥怎麼處理?全面解析廚餘機優缺點

廚餘機近年越來越熱門,但廚餘機產生的廚餘殘渣該如何處理?廚餘機和其他廚餘處理方式哪個比較環保?將比較 5 種常見的廚餘處理方式,分析它們的環境影響與碳排放量,此外,這篇文章整理了廚餘機優缺點及 2 大環保選購原則與你分享!希望能幫助你選擇最適合你的廚餘處理方式!(本篇廚餘機以烘乾式為主)

廚餘機環境影響如何?5 種廚餘處理方式比一比

使用廚餘機和其他廚餘處理方式比環保嗎?我們整理了 5 種常見的廚餘處理方式,來看看不同處理方式的環境影響到底差多少?

廚餘處理方式 1. 廚餘機

廚餘機在製造階段以及運作(切碎、烘乾廚餘)時,皆會耗能、產生碳排放;經廚餘機處理的殘渣,可用於自家堆肥或丟入垃圾桶。若選擇以垃圾處理,仍需運送至廢棄物處理場,會產生運輸耗能,但與完全未處理、直接丟棄相比,至少經烘乾後的廚餘較不會影響焚化爐運作。

廚餘處理方式 2. 廚餘回收

廚餘回收、集中堆肥環境影響在於運送至堆肥場的運輸耗能,以及堆肥過程產生氣體排放。

廚餘處理方式 3. 自家堆肥

在家中堆肥等於當地循環,省去了運輸耗能,幾乎沒有能源消耗,環境影響低。不過,一般家庭空間有限,通常無法容量太多廚餘。

廚餘處理方式 4. 將廚餘丟一般垃圾(錯誤方式)

除了運送至廢棄物處理場的碳排,更嚴重的環境影響在於焚化階段!因為廚餘含水量高會增加焚化處理難度,若導致焚化爐溫度降低,產生戴奧辛與苯。

廚餘處理方式 5. 將廚餘沖馬桶(錯誤方式)

廚餘倒入馬桶後,會進入地下水處理系統,台灣餐食偏油,具有豐富油脂的廚餘,會增加廢水處理負擔,部分未經處理的廚餘可能流入環境、造成污染,也可能堵住你家馬桶!

廚餘機 vs 自家堆肥 vs 廚餘回收,哪種碳排低?

了解各種處理方式的環境影響之後,再透過數據解析進一步看看,哪種作法碳排放量最低?

發現 1. 自家堆肥碳排最低

自家堆肥是碳排量最低的作法,幾乎沒有能源消耗,對環境最友善;碳排量最高的則是錯誤處理方式「直接丟垃圾桶」,85% 碳排放量都來自廚餘在焚化爐的處理過程。
(補充說明:「沖馬桶」和丟垃圾桶一樣屬於非正規廚餘處理方式,但缺乏研究數據,且廚餘會與地下水處理系統混合,不易準確量化碳排放,因此未納入比較範疇。)

發現 2. 廚餘機和廚餘回收,碳排差不多!

圖表顯示,廚餘機碳排放量略低於廚餘回收,兩者仍屬同一量級、差異不大!廚餘機碳排量 88% 來自切碎及烘乾的耗能;廚餘回收、集中堆肥則有 67% 來自廚餘運送過程。

發現 3. 廚餘機殘渣堆肥或丟棄,都比廚餘直接丟一般垃圾好

經過廚餘機烘乾的殘渣,可直接用在家中花圃、盆栽作為堆肥;即便家中沒有空間堆肥,將已烘乾的殘渣丟入一般垃圾,也可避免讓含水量高的廚餘進入焚化爐,造成焚燒後產生戴奧辛與苯。總之,經廚餘機處理過的廚餘,比直接將廚餘丟一般垃圾好!

廚餘機的廚餘可以當肥料嗎?教你怎麼居家堆肥 DIY

經廚餘機烘切碎烘乾的廚餘殘渣,可以直接當作肥料使用!兩種 DIY 手法分享給你,如果沒有廚餘機,也可以操作,讓廚餘自家循環,體驗看看最環保的零廢棄作法。

廚餘居家堆肥 DIY – 好氧堆肥

好氧堆肥將廚餘與枯枝落葉等有機廢棄物層層堆疊,首先在盆栽內鋪上一層土壤再疊放枯枝、落葉等乾燥材料,接著澆點水將廚餘放入鋪平,最後再疊放落葉並澆水就完成!之後,有新廚餘時,可以繼續堆疊,只需蓋上落葉並澆水。經過一段時間就能作為家中小花圃的堆肥使用。缺點是可能會吸引蚊蟲,建議加上蓋子避免問題。

廚餘居家堆肥 DIY – 厭氧堆肥

厭氧堆肥是以「密封加菌」方式堆肥,將廚餘放在桶內添加堆肥菌密封,讓廚餘能逐漸分解。無論有無花圃都可以嘗試,不過需注意,如是外殼堅硬的廚餘可能無法完全分解。

廚餘機優缺點有哪些?2 大挑選原則才環保

如果你正在考慮購入廚餘機,除了價錢之外,這裡提供你更多參考面向:

廚餘機優點

  1. 節省時間:沒時間倒垃圾、追垃圾車的家庭使用廚餘機更方便。
  2. 節省空間:經廚餘機切碎、烘乾的廚餘殘渣,縮小體積,不但堆肥方便,若要丟一般垃圾也較節省空間。
  3. 避免產生異味:由於廚餘機能將廚餘切碎、烘乾,能避免產生異味。

廚餘機缺點

  1. 耗能高:運作階段最為耗能,導致電費增加。
  2. 噪音產生:運作時可能會產生較大聲響,影響生活品質。
  3. 額外成本:比起丟廚餘回收,額外購買廚餘機需承擔購買成本,後續也會衍生保養費用等。

廚餘機怎麼挑才環保?參考 2 原則

  1. 依家庭大小選擇尺寸 : 廚餘機不是越大越好!若購買容量太大的廚餘機,未使用的空間也會被加熱,增加不必要的能量消耗,建議依家庭的日常廚餘量挑選合適尺寸。
  2. 挑有變頻、節能選項的款式 : 變頻、節能機型可根據廚餘量自動調節運作功率,減少電力浪費,不但能降低碳排放,也能省下電費支出。

想要降低處理廚餘的麻煩?試著從源頭減量做起,將食材充分使用,將果皮發酵作成清潔劑、吃不完蔬果冰冷凍方便後續料理,或是適量採購等都能避免浪費食物,少一點廚餘就少一點麻煩。

至於廚餘的處理,無論是自家堆肥、廚餘機或廚餘回收,挑選最適合你的方式。請避免將廚餘當作一般垃圾丟棄,或沖進馬桶。只要確實分類處理廚餘,就能促進資源循環並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

*本文與 林心恬教授 合作撰寫
支持 RE-THINK 推動回收教育 >> https://neti.cc/RyZJKKO
延伸閱讀 : 廚餘回收怎麼處理?原來全台灣廚餘回收處理方式都不同!

參考資料:

環保大對決 : 水壺怎麼挑?不鏽鋼、塑膠、玻璃,哪種水壺材質較環保耐用?

水壺到底怎麼挑

環境部公布 2023 年便利商店與速食店消費者的「自備杯比率」成長 2.8 倍!自帶杯享折扣政策上路後,自備環保杯的人明顯增加,但是真的有完全環保的環保杯嗎?

先讓我們正名一下,環保杯其實就是水壺,要拿來使用、取代一次性容器才算環保。換句話說,買來不用,不環保;買一堆不用,更不環保。至於水壺究竟該選哪種好?這篇文章將從水壺材質碳足跡、耐用性等面向,與你分享如何挑選合適的水壺。

不同水壺材質有哪些差異?

市售水壺款式多樣,了解材質差異是挑對水壺的第一步。我們整理了常見的水壺材質,一一比較它們的組成與特性。

水壺材質 – 不鏽鋼

由鐵、碳和鉻組成的合金,特色是堅固耐用、抗腐蝕性佳。不鏽鋼並不是完全不會生鏽,而是因為鉻的材質特性,會在表面形成一層薄透的保護膜,能防止氧氣與鐵接觸,進而保護不鏽鋼較不易生鏽。

水壺材質 – 玻璃

由矽砂(二氧化矽)經高溫熔化製成,材質透明、均勻。因組成結構穩定,無需擔心溶出化學物質;密封性高,不易吸附異味。

水壺材質 – PP 傳統塑膠

傳統塑膠聚丙烯(Polypropylene, PP)是常見的水壺材質,由多種化學物質合成,主要來自石油和天然氣中的碳氫化合物,材質特性輕、可塑性強。

水壺材質 – Tritan 新型塑膠

Tritan 塑膠的出現是因為人們發現傳統塑膠含有對人體有害的 BPA,於是去除 BPA、調整聚合方式。與 PP 傳統塑膠相比,對人體相對安全,材質也更堅固,可以用比較久。

4 種水壺材質使用年限比較!不鏽鋼最耐用

事實上,沒有哪種水壺一定只能用幾年,網路上廣傳各種水壺年限、汰換說,多半沒有詳實的參考依據。綜合材質特性與實際使用情境,不鏽鋼水壺能使用最久,塑膠或玻璃容易因碰撞產生裂縫,導致需頻繁更換或丟棄。

水壺常見材質碳足跡揭秘

接下來,進入進階題,從碳足跡來檢視哪種水壺材質比較環保!考量每款水壺的碳足跡,會因設計、製造過程不同而有所差異,以下僅以「材質碳排放」作為評比,來看看這 4 種常見水壺的材質碳足跡:

*因本次比較對象多元,難以取得產品製造資訊,僅就各項材質碳排放作為環境影響評比標準

從上圖可以發現,不鏽鋼材質碳足跡最高,主因是它的製造過程相對耗能,但不鏽鋼水壺的優點在於耐用、不需頻繁更換,隨著使用時間拉長也能降低每次使用造成的環境影響;反之,材質碳足跡最低的玻璃,缺點是重量重且容易失手摔破,使用壽命不如其他材質。而就塑膠相比,Tritan 新型塑膠材質碳足跡其實並沒有較 PP 傳統塑膠低,只是改良後較堅固、可用較久。計算同為 500ml 重量 4 種不同材質的水壺,並除以使用年限,可以推估 Tritan 新型塑膠平均每年使用的碳排放量最少。

哪種水壺適合你?7 個問題挑對水壺材質

要挑選合適的水壺,不只要考量不同材質特性,更重要的是釐清自己的使用需求。以下 7 個問題,可以幫助你找到適合自己的水壺:

Q1. 喝水還是喝飲料?
裝飲料容易殘留味道或污漬,更需要挑選容易清洗的水壺。

Q2. 外帶買什麼尺寸?
拿符合容量的水壺去買飲料,也算是幫店員一個忙。(不然裝不下,都要站在櫃檯「先喝一口」,也是有點尷尬?)

Q3. 包包裝得下嗎?
再說一次,水壺就是要拿來使用、取代一次性容器才算環保,能方便帶出門很重要!

Q4. 需不需要密封功能?
如果你習慣把水壺放在包包裡,需要確保密封效果好、不漏水。

Q5. 手洗還是洗碗機?
習慣放進洗碗機的話,必須挑選註明可用洗碗機清潔的款式。

Q6. 會愛它很久嗎?
請愛它很久!拉長使用時間,就是減少環境影響的關鍵。

Q7. 是不是手殘人?
如果你有一雙奶油手,玻璃絕對不是最佳選擇。

沒有最好的水壺材質,符合需求最重要

回答完這 7 個問題,答案應該也呼之欲出,根據你的使用習慣,能通用於常見情境並長期使用,就是最適合你的水壺。

一般來說,長期使用建議選擇不鏽鋼;如果預期是短期、大量頻繁使用,請挑選耐用設計的塑膠款式。

重點是從使用需求出發,避免只看價錢便宜,甚至單純被外觀吸引而購買,結果不符合需求而閒置浪費,或是不耐用、用沒幾次就壞。

小心!避開各類水壺材質的 NG 設計

雖然說不同水壺耐用於否,最關鍵的是材質,但水壺設計也攸關你能不能用得開心、用得久。與你分享以下 3 種常見的 NG 設計、建議避開:

  1. 結構複雜的塑膠水壺 : 水壺上有多個開口設計,甚至有旋轉、折疊的瓶口,結構複雜或形狀太特別的水壺,往往較容易斷裂、減少使用壽命。
  2. 窄口不鏽鋼水壺 : 瓶口太窄,手或刷子都很難深入瓶子,清潔難度超高!另外,拿窄口不鏽鋼瓶買手搖飲,也會讓店員很頭痛,飲料不好倒進去、冰塊放不進去,屬於手搖不友善水壺。
  3. 太薄的玻璃水 : 玻璃本身就比較脆弱,如果設計太薄,更容易因為碰撞或溫度變化而碎裂,不只造成浪費,還可能有點危險。

從材質特性、碳足跡到使用需求,挑選水壺最重要的是符合你的日常需求,並且讓你願意長期使用。如果手邊已經有慣用的水壺,在它壞掉前,繼續使用它就是最環保的選擇!

*本文與成大環工林心恬教授合作撰寫

▌支持 RE-THINK 推動環境教育 >> https://rethinktw.cc/7HgdH

參考資料:

找不到淨灘地點?RE-THINK 全國髒亂海岸線地圖正式上線!

全台灣髒海灘地圖

淨灘人人會辦,但為什麼海洋垃圾問題仍然嚴重?

常見淨灘活動背後多有企業贊助,為了滿足企業 ESG、志工日等需求,卻也有許多舉辦限制。長期下來,造成資源不平等,易達性高的北部海灘淨了又淨,地處偏遠的西南部海灘垃圾累積,卻無人照顧。

單點式的淨灘活動,沒有長期環境教育支持,更無法確實改善環境現況。而這也是 RE-THINK 發起「守望海洋落日計畫」的原因,除了要前進真正需要幫助的海岸線,還要深入地方,透過環境教育達成源頭減廢。

首先推出的對應方案,便是我們實地勘查全台海廢垃圾熱點,建立的髒海灘地圖,將成為未來定期更新海岸線現況的重要依據!

淨灘必備指南!打造「全國髒海岸線地圖」

政府現行的海廢快篩一季只有一次,無法即時反應海岸線狀況。於是我們與分佈台灣各地的童軍團合作,並且開放民眾推薦海岸線,讓海岸線勘查資訊,能開源給淨灘團體使用。

怎麼使用髒海岸線地圖?

  1. 點擊進入或查看上方 RE-THINK 全國髒亂海岸線地圖
  2. 可以選擇兩種方式進行篩選,讓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海灘
    • 依照髒亂程度:分別有 髒亂尚可乾淨 三種程度 ( 將在 2025 年 2 月搭配海岸勘查結果每月上傳)
    • 依照所在地區:直接透過縣市查找,看看離家最近的海岸情況

📍歡迎推薦海灘給我們!
如果心目中還有值得被收錄,卻未出現在地圖上的海灘,也能填寫 此份表單 推薦。

聯手遍佈全國的童軍總會!成為最即時更新的海岸線地圖

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為了即時監測全台 147 個髒海岸線熱點,我們與中華民國童軍總會合作,透過分佈各地的童軍團,每月勘查特定海灘,完成影像紀錄與表單填寫。

同時在勘查行動中,進行海廢品牌監測,將整年份的資料,製作成台灣專屬的品牌審計調查,不只掌握海岸線情況,更要追溯到問題根源,尋求長期解方!

躺在沒有垃圾的沙灘,看著太陽落下 —— 那是 RE-THINK 發起環島淨灘超過 10 年,見過最美的畫面。

從「全國髒亂海岸線地圖」出發,讓淨灘成為每個人都能自主發起的行動。接下來,我們還會持續將環境教育帶進校園,除了清除現有垃圾,更要從源頭阻止垃圾產生。

環境教育為什麼重要?RE-THINK 3 大環境教育課程主軸,讓環境教育變好玩!

環境教育為什麼重要

環境教育也可以很有趣!RE-THINK 重新思考打造創新的環境教育課程,從 2019 年至今,已前進全台逾 400 所學校,服務超過 2.9 萬名師生。是什麼樣的環境教育課程讓學生在日記寫下「希望下次還可以再上一次」?一起來看看我們如何透過三大環境教育課程主軸,將海洋與垃圾議題帶進校園中,並獲得師生的熱烈迴響!

環境教育課程為什麼重要?

<環境基本法> 第一章第 9 條:各級政府應普及環境保護優先及永續發展相關之教育及學習,加強宣導,以提升國民環境知識,建立環境保護觀念,並落實於日常生活中。

對 RE-THINK 而言,環境教育不僅傳遞知識,更是培養永續思維的關鍵。

我們將環保議題包裝成易於理解的教材,透過創新教育、互動講座及議題設計教學,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海洋垃圾成因、回收價值及循環經濟,並透過教育巡迴計畫深入全台校園,讓學生在趣味學習中培養環保行動力,推動永續消費與生產。

RE-THINK 3 大環境教育課程,讓環境教育不再是嚴肅的講座!

RE-THINK 3 大課程主軸將環境議題與日常生活結合,師生都能玩中學。

環境教育課程 1. 海洋垃圾互動課程

從垃圾進入海洋開始,從源頭了解海洋垃圾問題,並從海龜的視角了解海廢對環境的影響。結合獲得紅點設計獎的海廢圖鑑,以互動課程讓同學小組合作救海洋!

環境教育課程 2. 回收循環互動課程

從生活中常見的垃圾,探究它們從源頭到掩埋場的一生!以「丟垃圾挑戰」作為課堂上的即時 PK ,檢視平常有沒有丟對?認識回收大百科中,上百樣台灣人最常見、最頭痛的垃圾問題,每一項都有「爆炸圖」拆解,清楚畫出分類,讓回收不必再死記硬背,而是了解背後的邏輯觀念。

環境教育課程 3. 循環之邦桌遊課程

「循環之邦」是台灣第一款結合循環經濟、資源回收為主題的策略性桌遊。將循環經濟的概念遊戲化,玩家扮演總統候選人,以循環經濟邏輯解決城市垃圾問題。在 1 小時內的遊戲體驗,可以理解「循環經濟」、「線性經濟」的不同,學習如何在產品設計源頭階段開始減少浪費,並認識日常垃圾不同材質、狀態的回收難易度。

環境教育講師走遍百大校園,累積 4 大計畫成果

環境教育計畫成果 1. 平均課程滿意度達 80% 以上

RE-THINK 只有 3 位環境教育講師,光是 2023 年上半年,他們走訪全台 14 個縣市、去了 135 所學校,除了傳授知識,我們也特別在培訓時提醒環境教育講師,給予每個同學高度的在乎與回應。例如當同學猜錯海廢垃圾,講師會回覆:「欸!這個答案很有創意」或在分享過程,記得剛剛是哪位同學提到的內容,同學感受到講師都有記得大家說過的話,培養對環境教育的好感度。

即使原先看起來不太專心的同學,也會因為被稱讚,眼神越來越專注,甚至會協助其他同學回答,投入程度也與最開始有大大的轉變。隨班導師課後和我們分享,平常那些上課睡覺的同學,居然能在 RE-THINK 的課程中有問有答。透過桌遊設計,也讓回收知識變得很有趣!

環境教育計畫成果 2. 與時俱進的環境教育

RE-THINK 社群常分享最新回收知識、當前時事內容,這些成果不但在線上發酵,也會透過環境教育講師的更新,即時被帶入校園,成為教案內容與孩子們共同討論的主題。

環境教育計畫成果 3. 老師也能有所收穫

與超過 300 位老師腦力激盪,實際操作循環之邦桌遊,過程中老師們練習擺脫線性經濟邏輯、運用循環經濟概念,在輸贏之外也開始思考全新教案,要將源頭減量、垃圾特性和循環經濟帶回課堂中。

環境教育計畫成果 4. 給每個人的環境教育

相較於學科的挑戰,有趣的環境教育課程人人都能有參與感!有老師與我們分享,「生活化的課程對同學很有幫助」,每個人都能從中得到成就感。

參與環境教育課程的老師這樣說…

「高中階段重要的事情是喚起意識,RE-THINK 課程不僅限於課堂上而已,有實地產出就是影響力的開始。重要的不是做對多少事,而是有人開始做這件事。」

「軟實力爆表的環保團體。以學識為基礎,把創意當手段,使盡渾身解數,讓環境議題變得好玩。」

RE-THINK 環境教育課程在每學期間不定期開放申請,歡迎老師加入 RE-THINK 官方 LINE,即可在第一時間掌握課程資訊!現在,更特別增列教師研習選項,希望能有更多老師一起加入翻轉環境教育的行列。

RE-THINK 教育巡迴課堂仍是進行式,在成為海島子民必修課的這條路上,我們會繼續走下去!

▌申請課程請加入官方 LINE >> https://rethinktw.cc/wiTzs

▌支持 RE-THINK 推動環境教育 >> https://rethinktw.cc/xMWBx

PFAS 是什麼?7 種常見產品包裝檢出!如何避免 PFAS 危害健康與環境?

PFAS 是什麼?

2024 年初,全球環境組織國際污染物消除網路(International Pollutants Elimination Network, IPEN)公開一項食品包材調查,當中包含臺灣提供的 8 個食品包材,其中有 7 項驗出含有 PFAS,遠超出總測出率 54%!

多數人可能還不太確定 PFAS 是什麼?但光是看到這數字,也不免跟著緊張起來。PFAS(全氟/多氟烷基物質)  又被稱作永久性化學物質。這篇文章將從「PFAS 是什麼」說起,一起了解這項永久性化學物質被應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哪些地方?以及對環境、健康又有什麼影響?

PFAS 是什麼?

PFAS 是包含超過 12,000 種的含氟化學物質的大家族,早在上個世紀 PFAS 就被普遍應用在各種產品中,不僅這次  IPEN 調查的食品包材,在化妝品或醫療用品的表面塗料也會出現 PFAS 的蹤跡。

PFAS 有哪些特性?

PFAS 具備防油、防水特性,加上耐高溫、不易腐蝕,因此常被使用在食物紙和油炸物紙袋。不過,耐用的背後也伴隨隱憂,多數 PFAS 在自然環境中難以分解,幾乎可說是「長生不老」。

PFAS 潛藏 4 大危害,影響環境與人體

PFAS 被廣泛使用在各項產品,對環境與人體會有哪些危害或潛在風險?

PFAS 危害 1.  不易分解

無論是進入生態環境或是人體,不易分解的 PFAS 就像地縛靈,會長期存在、持續造成負面影響。

PFAS 危害 2.  影響環境

因為 PFAS 不易分解的特性,讓產品的製造過程中容易累積在環境中,對水源、土壤造成污染,也會危害生態。

PFAS 危害 3.  污染回收系統

含有 PFAS 的產品進入回收系統時,也會持續累積污染,影響再生材料的品質。

PFAS 危害 4.  提高致癌風險

PFAS 有一端親水、一端防水的界面活性特性,因此它能隨水流動,輕易進入生物體。加上 PFAS 毒性不低,容易累積在體內,干擾荷爾蒙、導致生理功能失調,甚至有引發癌症的風險。

 IPEN 報告中更提到,除了以上這些已知風險,PFAS 種類很多,人類對它的來源還不是很清楚,加上 PFAS 可能帶來的其他影響也是未知數,提醒 PFAS 仍有許多風險。

PFAS 出現在哪些產品中?你常吃的都上榜!

這次臺灣提供的受檢包材,檢出含 PFAS 的產品包裝包含摩斯漢堡防油紙袋、Subway 餅乾紙袋、7-11 及 Cotsco 的爆米花紙袋,還有市面上常見的植物纖維餐盒,含量皆超過丹麥訂定的添加 PFAS 的標準。

這項研究也指出,市售許多宣稱可生物分解、可堆肥的植物纖維餐盒,檢出相對高含量的 PFAS;而爆米花紙袋則是最高機率含有 PFAS 的品項。

儘管多數業者都不是包裝生產者,也可能不清楚產品包材含有 PFAS 的情況,不過,至少可以優先採用明確標示不含 PFAS 的無毒包材,或是要求供應商揭露包材是否含 PFAS。因此,有不少環團呼籲各家速食或零售業承諾不再使用添加 PFAS 的包材。

與 PFAS 的包材相比,也很常見的紙袋包裝雖然也有塑膠 PE 膜,但在回收、分解上,或許對環境及人體的影響會較 PFAS 小一些。(當然都不要用最好)

想要在生活中避免接觸 PFAS 包材,自備環保餐具也是一項選擇,能降低與有害物質接觸的風險,為自己的健康把關,同時也對環境更友善。

對環境好、也對自己好,所以說「環保」就是能讓你過更好的生活方式!

支持 RE-THINK 推動環境教育 >> https://neti.cc/mAjaGlX

參考資料:

環保大對決:布衛生棉不一定比較環保?生理用品環保大對決!

你曾經嘗試可重複使用的生理用品嗎?市面上生理用品種類多樣,從一次性使用的衛生棉、棉條,到可重複使用的月經量杯和布衛生棉等,挑選生理用品時,除了舒適度、吸收力、以及輕薄與否,環保有沒有可能也列入選擇考量?

如果環保剛好也是你在意的事,這次我們和臺灣第一個以月經議題為核心、推廣月經平權的非營利組織小紅帽 With Red 合作,試著讓數據說話,與你分享哪些生理用品較環保。同時,也從月經平權的角度一起來看看,面對生理用品還有哪些思考面向?

哪種生理用品對環境影響較小?

先與你分享結論:無論何種情況下,月經量杯(包含碟片)對環境影響皆較低。
以環保角度而言,一般預期可用十年的月經量杯,即使只用一年,仍是對環境影響最低的生理用品。不過,還是需要更充足的基礎建設、社會普遍接受度,才能讓月經量杯更廣泛使用,成為更環保的生理用品選項。

選擇生理用品,只有「最適合」沒有最好

參考小紅帽 2021 年調查超過 2,000 位臺灣民眾的生理用品使用習慣,發現幾乎所有人(99.76%)都使用過市面上最常見的拋棄式衛生棉,也有 36.45% 的人曾使用棉條。而也有部分人曾嘗試過重複性生理用品如月經內褲(13.96% )、布衛生棉(7.12%)、月經杯(4.57%)。

即便我們已經知道月經量杯對環境影響較小,但在挑選生理用品前,需要考量經血量、子宮頸高度、日常生活環境等,才能評估自己是否合適。此外,小紅帽也提到,在選擇生理用品時,除了是否友善環境,還有常見的 3 大挑戰:

  1. 受限於居住環境(重複性生理用品需要清洗、晾曬空間)
  2. 經濟考量
  3. 工作條件不允許(時間、空間)

因此,在仔細探討各類型生理用品對環境的影響前,還想引述小紅帽的文字與你分享:「關於生理用品,只有最適合的,沒有最好的。」希望每個人都能在最舒服自在的情況下,使用生理、心理上都適合自己的生理用品,嘗試過程也能以舒服的步調進行。

一次性生理用品解析,光改用棉條就能更環保

我們先將生理用品分為兩大類:一次性、重複性,並計算用量作為比較基準,進一步探討各品項對環境的影響。

  • 一次性生理用品
    1. 衛生棉:以平均生理期天數每月約 3-7 天,一片衛生棉平均可用 2-4 小時,每年需要 108-504 個、取平均,整年用量約 240 個。
    2. 棉條:以平均生理期天數每月約 3-7 天,一個棉條平均可用 4-8 小時,每年需要 54-252 個、取平均,整年用量約 120 個。

一次性生理用品對環境的影響主要來自於原料、製造、廢棄,衛生棉包含吸收體,另有黏膠、表層底層、包裝袋等;棉條則有吸收體、導管,另有棉線、紙盒、包裝等。

衛生棉與衛生棉條生產中使用的原料,占環境影響的最大比例,因為棉條使用材質較少,無論是重量、用電量、碳排放量、水量都較衛生棉來得低。近年隨著更輕的產品設計,尤其引進吸水材料本身,都是減少環境影響重要的方法。

因此對於不太方便選擇重複性生理用品的使用者來說,光是從衛生棉改用棉條就已經能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重複性生理用品解析,影響關鍵在清潔

重複性生理用品包含布衛生棉、月經量杯,來看看它們的使用年限及對環境影響的比較。

  • 重複性生理用品
    1. 布衛生棉(含月經內褲):以平均使用壽命 2.5 年計算。
    2. 月經量杯:以預期壽命 10 年計算。

兩者皆需清洗,不過矽膠材質的月亮量杯不需要搓洗、浸泡,使用的水量、清潔劑都少得多,對於水質、生態的影響也相對小;加上不需要額外烘乾,自然少了衍生的能源消耗。

那布衛生棉有比拋棄式環保嗎?

如果單純比較衛生棉及布衛生棉,差異就在你所在的地區「廢棄物處理系統」是否健全,以及你的使用習慣。

假設在沒有妥善廢棄物處理系統的地區,那可重複使用的產品,就會是較佳解;然而若在廢棄物處理系統完善的區域,則衛生棉及布衛生棉其實沒有明確勝負。儘管布衛生棉確實能有效減少一次性浪費,但使用及清洗方式、以及產地等因素仍對環境有衝擊。

已經習慣使用布衛生棉的你,可以參考以下 3 個作法,讓你的選擇變得更環保:

  1. 選臺灣製造品牌
  2. 常溫水清洗
  3. 自然風乾

因為在臺灣已有妥善廢棄物處理系統,衛生棉及布衛生棉對環境影響差異不大,丟進洗衣機洗或是高溫烘乾會大幅增加每次使用的能源消耗,反倒不一定比較環保。

習慣使用一次性生理用品? 4 個「更環保」的選擇要點

過去臺灣銷售的生理用品,仍以拋棄式為主,我們也理解並不是每個人都一定適合重複性的生理用品,如果你是習慣使用一次性生理用品的人,或許可以參考 4 個選擇要點,讓生理期更環保一些:

一個簡單的道理,產品越單純、越輕、耗材越少,環境影響則越少。尤其生理用品通常是單獨包裝,內外包材減量皆有助於減少浪費;選擇「無導管」棉條不但省下製造導管而來的資源消耗,也減少廢棄物產生甚至變為海廢的風險。

對許多人來說,生理期通常伴隨著不方便甚至不舒服,讓自己舒服自在最重要。與你分享各項用品對環境的影響,希望能在你尋找、嘗試不同生理用品時,能有多一些參考依據,找到對你與環境都更好一些的選擇。

💰 喜歡這篇文章,歡迎用你的行動力,支持我們繼續推廣回收教育 >> 回收教育贊助

環保大對決:電子書真的比紙本書環保嗎?與你的閱讀次數有關!

電子書環保嗎?

你是電子書派還是實體書派?根據 2023 年國立臺灣圖書館的使用調查,電子書借閱比例已經超越實體書,來到 53%;2024 年參展人次創下疫後新高的台北國際書展,也有不少電子書攤位早早掛出「完售」、展現高人氣。

比起傳統紙本書,電子書少了紙張與印刷的成本,使用上也很方便,近年也越來越受歡迎;而紙本書的手感、書香或特殊裝幀,仍會讓愛書人想好好收藏。你可能也曾好奇「電子書真的比紙本書環保嗎?」無論你選擇的閱讀方式是什麼,如果環保剛好也是你在乎的事,這篇文章將從各面向為你解析電子書和紙本書對環境的影響、何者較為環保?買書、借書哪個對環境比較好?我們也針對各種不同的閱讀情境,整理了環保閱讀指南提供給你參考。

怎麼讀最環保?取決於你的閱讀偏好

先與你分享結論:如果每一本書都只讀一次,電子書比較環保!
不過,如果一本書你會讀好幾遍,紙本書反而讀越多次越環保!因為紙本書閱讀過程不耗電,只要多讀幾次,製造的碳排放量就能攤平而逐漸下降。相對來說,同本電子書多讀幾次,每次讀都會再耗電。因此讀越多次,閱讀紙本書的平均碳排放量就會比電子書低

電子書 vs 紙本書對環境的影響

如果你想再更深入了解電子書、紙本書對環境有哪些影響,我們將不同產品生命週期中,所有會產生環境影響的階段都納入計算,共包含 5 個階段:

  1. 原料開採
  2. 製作
  3. 配送
  4. 使用
  5. 回收

電子書對環境的影響主要來自電子設備原料開採與製造,例如金屬、塑膠和稀土元素等開採與加工過程,都會消耗能源與產生溫室氣體。不同設備像是電子紙閱讀器、平板電腦、筆記型電腦等,對環境影響程度也有差。以電子紙閱讀器為例,閱讀每本書的碳排放量為 0.25 kg-CO2,超過 8 成碳排都來自於原料開採與製造階段

紙本書對環境的影響最顯著的階段是原料開採,使用階段次之。紙本書主要原料是木材,開採通常伴隨砍伐森林,不但會產生碳排放也會影響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而使用階段不只是讀者閱讀期間,包含書店銷售展示所消耗的電力也會列入計算。研究指出,閱讀每本書的碳排放量是 1.24 kg-CO2e,若將紙張回收再利用,總排放量則可以降至 1.11 kg-CO2e。

參考研究得出結論,以只會讀一次的前提下,閱讀電子書的碳排放量較紙本書低。

電子書怎麼讀更環保?

如上述,不同電子書閱讀設備碳排放量略有差異,但都較紙本書低。不見得要買新的閱讀器,用現有的平板或電腦購入電子書閱讀,也都能減碳。尤其如果閱讀頻率並不高,其實也不用太擔心用平板看書會傷眼(想想追劇的時候,其實也是盯著同一塊螢幕呀)。

根據閱讀設備的差異而不同,平均算下來,電子書在讀到約 20 本書時,製造的環境影響會小於紙本書。因此,如果你是一年會讀 20 本以上的重度使用者,很建議入手電子紙閱讀器,不但相較其他電子產品,消耗的資源和閱讀時需要的電力都比較少,每次閱讀都能幫你省下超過一半的碳排放量,高頻率閱讀之下對眼睛也比較友善。

借書會比買書更環保嗎?

除了購買紙本書、電子書,去圖書館借書也是個選擇!只要不是太冷門的書,圖書館裡的書,被閱讀次數幾乎都超過 5 次,以臺北市立圖書館 2022 年借閱排行榜冠軍《科學實驗王》漫畫,借閱數高達 23,092 次!同本書多次閱讀就能把碳排放量降到最低。

要特別留意的是,前往圖書館的交通方式也要列入考量。走路、騎單車或搭大眾運輸工具,能降低交通產生的碳排放量,是更環保的選項;如果你每次都專程開車去借書,省下的閱讀碳排放量,可能就被交通補回來了。

要怎麼判斷這本書該買還是該借呢?如果只會看一次,圖書館借比較環保;如果你會看 5 次以上,甚至看完後還會轉手給其他人繼續看,可以購買!

環保閱讀指南重點整理!

想讓你的閱讀更環保,我們整理了環保閱讀指南,來看看紙本書、電子書、借閱書分別在哪些使用情境下最環保?

  1. 紙本書:短期需要或只會看一次的書,建議借書或買二手書,讓書本價值最大化。
  2. 電子書:只讀一次建議買電子書,無論哪種設備都比紙本環保;如果你是個書蟲,可以優先選擇電子閱讀器。
  3. 借閱書:挑離家最近的那間圖書館!選擇最少碳排的抵達方式。

同場加映:RE-THINK 推薦書單

期待透過閱讀打開你和環境或海洋親近的大門,如果能因為多一點認識、好奇,進而願意去了解更多,甚至產生改變或調整,就是很棒的閱讀經驗。

這一次,選擇一個適合你又對環境較友善的方式閱讀吧!

p.s. 再加碼一本絕版好書《垃圾與他們的產地:為什麼 99% 的東西半年後都被丟棄?》書中帶大家從生活周遭最常見的物品,發現廢棄物其來有自。可以尋找二手書或到圖書館借閱!

💰 喜歡這篇文章,歡迎用你的行動力,支持我們繼續推廣回收教育 >> 回收教育贊助

參考資料:

便利商店環保素養大調查:6 成民眾仍會索取一次性用品(2024)

全民回收新運動

台灣民眾生活,已經離不開便利商店。它的存在成為必須,又是每個人最常接觸到的地方,便利商店有沒有機會成為永續發生的開始?

為了開啟更多跨界合作與對話,讓環境議題能被更多人親近與接觸,RE-THINK 與全家便利商店、臺灣師範大學永續管理與環境教育研究所,發起全台首份為便利商店消費者量身打造的環保素養大調查,了解消費者在便利商店實際會遇到的環保問題,以及民眾的環保態度、知識與行動狀態。

我們回收了 11,943 份問卷,在《2024 環保素養調查 – 便利商店篇》有哪些有趣的發現?一起來看看!

便利商店購買的商品,7 成民眾把垃圾帶回家丟

你在便利商店買東西後,製造的垃圾大多會在哪裡丟棄呢?調查發現,71.9% 民眾會在住家垃圾桶處理便利商店購買商品的垃圾。其次是便利商店內垃圾桶(41.8%)、公司垃圾桶(28.3%);也有不少民眾會將垃圾丟在其他公共場所(如交通站所、公園、人行道、廁所等)的垃圾桶。

依照不同的使用情境,消費者會選擇就近丟棄垃圾,因此,環境教育與垃圾分類,不能只停留在便利商店,也需要延伸到不同場域。

便利商店丟垃圾,你最常遇到哪種情境?

一般來說,在便利商店內若有垃圾桶且有分類,民眾多半能配合,不過也有 24.8% 民眾較常遇到「有垃圾桶,但無分類,所以直接丟在一起」的情況。

逾 6 成民眾仍會拿一次性用品

便利商店常見的一次性用品包含網袋、杯套、竹筷、塑膠湯匙等,調查顯示 62.9% 民眾會索取。經過交叉分析,發現各年齡層中 18-25 歲總是或經常「不索取」一次性用品者最多,占了 42.2%。

環保杯折扣的正向影響

有趣的是,進一步檢視從不或鮮少「不索取」一次性用品的消費者中,卻有超過五成會自備環保杯購買飲料,顯示環保杯折扣有助於民眾養成環保習慣!

其實,自備餐具和自備環保杯一樣,都不難!便利商店食品多數商品都已經自帶包裝,如果能養成改掉順手拿個免洗餐具的習慣,就能為環境減少許多垃圾量。

電子發票可以回收嗎?近 4 成都答錯

便利超商中常見的垃圾,你都知道該如何分類嗎?猜猜看,最容易丟錯的是什麼?答案是——電子發票!近 4 成民眾不知道電子發票不能回收、應該要丟入一般垃圾。其他像是包子墊紙、口香糖夾鏈袋也屬於不可回收垃圾,也是較多民眾較易混淆的品項。

交叉分析發現,超商回收大考驗中,18 歲以下的群體答對率較高,56-65 歲填答者答對率例較低,推測因為長輩們離開校園一段時間了,過去接受的環保教育和現在可能有落差,所以如果身邊有 56-65 歲的長輩,趕快與他們分享回收大百科,幫助長輩們更新資訊!(延伸閱讀:便利商店回收大百科

便利商店裡,有可能更環保嗎?

透過問卷 97.1% 民眾表示,如果便利商店提供完善的分類垃圾桶,他們願意做好店內消費垃圾的分類回收,顯示便利商店消費者對於參與永續抱持正向態度。

此外,亦有 86.9% 民眾願意支持便利商店提供更環保的服務選項,例如循環杯; 92.9% 民眾願意消費支持「非過度包裝」的產品。

若能持續透過民眾的生活接觸點如社群、媒體、便利商店等管道,持續加強環境教育與回收知識,將有助於從源頭減量、減少垃圾產生,也讓垃圾正確地進入回收系統,提升資源循環價值。

從便利商店出發的影響力

希望能讓環保行動成為你我日常,今年 RE-THINK 與全家便利商店共同啟動「全民回收新運動 – 全家一起學回收」公益計畫,打造一場人人都能參與的回收新運動,擴大從便利商店出發的影響力!與你分享其中 4 項行動:

  1. 民眾回收習慣認知調查:透過問卷,了解你的痛點,量身打造台灣人需要的回收教育。
  2. 改造垃圾桶:結合使用者研究、輕推理論和設計思考,在便利商店典範門市推出符合使用者需求的「實驗垃圾桶」,讓大家能無痛學回收,為環境中的垃圾減量。
  3. 擴充回收大百科:從明星商品的「便利商店回收大百科」持續擴充,把生活中會遇到的都收進百科中,解決每個回收難題,提供正確回收知識,讓民眾理解垃圾回收價值。
  4. 前進各級學校:將「開源校園教材包」導入各級學校,讓國、高中學生能透過教材教具,親手改造教室回收空間,提高校園回收正確率。

除了以上行動,也號召民眾在全台 4,200 間全家便利商店投下零錢,讓資源成為改變;如果你願意的話,還可以在結帳時喊出「8787」,把發票捐給 RE-THINK,減去一張紙的消耗,為在意的議題發聲!每筆支持都將化為有趣的環境教育溝通,進入校園、便利商店,與每個人的生活,讓影響力持續循環。

RE-THINK 相信,環保追求的不是一個人從零分直達滿分,而是有更多人願意開始行動。面對不斷更新的材料與垃圾組成,不論是不同年齡、地區,或是對於環保持不同態度的民眾,都可以透過持續獲得環保新知、加入「全民回收新運動」,讓環保輕鬆走進生活。

讓我們一起認識,全民回收新運動 >> https://recycletogether.rethinktw.org/

支持 RE-THINK 推廣環境教育計畫 >> https://neti.cc/lVyZG3g

環保材質衣服怎麼挑?二手衣真的有比較環保嗎?

哪種衣服材質最環保

台灣舊衣回收量年年增加,其中卻只有 13% 舊衣有機會再被利用,絕大多數仍遭焚化或掩埋 。

衣服作為我們每天生活的親密接觸,從原料採集、生產加工到消費者購買和廢棄,每個環節都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

衣服材質百百種,面對琳瑯滿目的選擇,究竟哪種衣服才環保?這次一樣讓數據說話,深入探討天然材質、人造材質整個產品生命週期,會產生哪些環境影響?

超過 80% 碳排放量來自原料!

時尚產業作為世界最大的污染行業之一,其對環境的破壞引起廣泛關注。「環境影響」顧名思義是指產品從製造到廢棄,整個生命週期產生的資源消耗。

在眾多衣服選擇中,無論哪種材質,原料階段的碳排放量皆最大。棉 T 來自種植過程的農機具和農藥使用,化學材質則有為了製成聚酯纖維,開採石油的消耗。

衣服材質全解析!哪些衣服更環保?是否含塑膠?

要了解衣服是否環保,必須先知道衣服的材質種類。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看側標,透過網路搜尋不熟悉的名稱,或優先選擇天然材質。

衣服常見材質可分為天然與人造。天然材質又包含植物性或動物性,植物性像是棉、有機棉、麻、胡麻、黃麻、竹、亞麻,動物性則是羊毛、蠶絲、蜘蛛絲等。

人造材質主要為合成纖維,包含聚酯纖維(Polyester)、聚醯胺(Polyamide),簡而言之就是 PET、PE、PP、PVC 等各種塑膠拉成纖維的樣子。除此之外回收纖維(回收聚酯纖維、回收尼龍等)也算在人造材質中。

若要簡易分辨衣服材質是否有塑膠,可以尋找有沒有 P 開頭的原料!

植物性天然材質衣服較環保,碳排放量較少!

比較不同材質衣物,會發現回收棉的環境影響最低,人造材質整體影響較高。目前市售人造材質多為合成纖維,這些纖維以石油為原料,再經化學合成。這些合成纖維如今已取代棉花使用,成為主要紡織纖維。市售人造纖維可分為三大類:聚酯纖維、尼龍和聚丙烯纖維(PP)。

  • 聚酯纖維:這種纖維廣泛應用於服裝和家用紡織品,生產過程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
  • 尼龍:雖然尼龍纖維具有優異的強度和耐磨性,但製造過程的碳排放量也相對較高。
  • 聚丙烯纖維(PP):這種纖維常用於地毯和戶外產品生產,同樣具有較高的碳排放量。

分析碳排放量時, 需要考慮自原料開採、製造、使用到廢棄整個生命週期。回收棉是相對環保的選擇,生產過程不僅減少了廢棄物,也降低對新資源的需求,碳排放量明顯低於上述人造纖維,下圖為不同材質每公斤原料產生的碳排放量。

看不見的影響!佔最大宗的聚酯纖維衣服最難回收

購買衣服後,清洗過程佔環境影響最大比重。洗滌劑不僅會污染水質,材質是人造纖維的衣物在清洗過程中還容易釋放塑膠微粒進入水中。

只要是人造纖維材質衣服就難以避免。要減少這種影響,可以選擇易乾的如:運動排汗衣,並用簡單手洗,不需過度用力或長時間搓揉,從而減少塑膠微粒釋放。

多數服裝為了滿足質地需求,採用不同纖維混合的方式製作,使得回收紡織廢料變得更加困難。不僅需要大量勞力進行分類作業,還需使用化學溶劑將混合纖維,分解成可重複使用的紗線,造成二次污染。

以聚酯纖維為例,雖然其碳排放量在各材質中處於中間位置,但由於回收困難,大量製造後產生的廢棄,已經成為另一個無法忽視的問題。這些廢棄物若無法有效回收,將進一步加劇環境污染問題。

大量生產,伴隨的大量廢棄

隨著舊衣物數量逐年增加,台灣環境部正規劃推動「衣到衣」的循環網絡,透過改良紡織業者技術,提高再生材料運用,與銀行和運輸業等大量採購衣物的單位合作,促進再生料服飾普及。

儘管我們可以比較不同材質對環境的影響,但時尚業面臨的最大問題,依然是為了滿足銷量而進行的大量生產與廢棄。要解決必須從消費習慣到生產模式的全面改變,共同推動時尚產業往更環保、永續的方向發展。

天然材質或二手衣服較環保!

衡量一件衣服材質是否環保的關鍵指標包括碳排放量、能源消耗和水資源消耗,其中又以製造過程佔比最大。選擇二手衣,等於減少多製造一件衣物需要的資源消耗,確實可以大幅降低環境影響。

根據統計,每售出 100 件二手衣,約可以減少 60 至 85 件新衣物的製造,不僅減少 14% 碳排放,更減少了 45% 人類毒性污染。

  1. 天然材質則可以選以下幾種:棉(選回收棉或有機棉更佳)

2️. 麻:(亞麻、胡麻、黃麻都屬於這類)

3. 羊毛:屬於動物性天然材質,雖然碳排放量較高,但因爲堅固耐穿,也是不錯的選擇!

*本文與成大環工林心恬教授合作撰寫

💰 喜歡這篇文章,歡迎用你的行動力,支持我們繼續推廣回收教育 >> 回收教育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