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商店環保素養大調查:6 成民眾仍會索取一次性用品(2024)

全民回收新運動

台灣民眾生活,已經離不開便利商店。它的存在成為必須,又是每個人最常接觸到的地方,便利商店有沒有機會成為永續發生的開始?

為了開啟更多跨界合作與對話,讓環境議題能被更多人親近與接觸,RE-THINK 與全家便利商店、臺灣師範大學永續管理與環境教育研究所,發起全台首份為便利商店消費者量身打造的環保素養大調查,了解消費者在便利商店實際會遇到的環保問題,以及民眾的環保態度、知識與行動狀態。

我們回收了 11,943 份問卷,在《2024 環保素養調查 – 便利商店篇》有哪些有趣的發現?一起來看看!

便利商店購買的商品,7 成民眾把垃圾帶回家丟

你在便利商店買東西後,製造的垃圾大多會在哪裡丟棄呢?調查發現,71.9% 民眾會在住家垃圾桶處理便利商店購買商品的垃圾。其次是便利商店內垃圾桶(41.8%)、公司垃圾桶(28.3%);也有不少民眾會將垃圾丟在其他公共場所(如交通站所、公園、人行道、廁所等)的垃圾桶。

依照不同的使用情境,消費者會選擇就近丟棄垃圾,因此,環境教育與垃圾分類,不能只停留在便利商店,也需要延伸到不同場域。

便利商店丟垃圾,你最常遇到哪種情境?

一般來說,在便利商店內若有垃圾桶且有分類,民眾多半能配合,不過也有 24.8% 民眾較常遇到「有垃圾桶,但無分類,所以直接丟在一起」的情況。

逾 6 成民眾仍會拿一次性用品

便利商店常見的一次性用品包含網袋、杯套、竹筷、塑膠湯匙等,調查顯示 62.9% 民眾會索取。經過交叉分析,發現各年齡層中 18-25 歲總是或經常「不索取」一次性用品者最多,占了 42.2%。

環保杯折扣的正向影響

有趣的是,進一步檢視從不或鮮少「不索取」一次性用品的消費者中,卻有超過五成會自備環保杯購買飲料,顯示環保杯折扣有助於民眾養成環保習慣!

其實,自備餐具和自備環保杯一樣,都不難!便利商店食品多數商品都已經自帶包裝,如果能養成改掉順手拿個免洗餐具的習慣,就能為環境減少許多垃圾量。

電子發票可以回收嗎?近 4 成都答錯

便利超商中常見的垃圾,你都知道該如何分類嗎?猜猜看,最容易丟錯的是什麼?答案是——電子發票!近 4 成民眾不知道電子發票不能回收、應該要丟入一般垃圾。其他像是包子墊紙、口香糖夾鏈袋也屬於不可回收垃圾,也是較多民眾較易混淆的品項。

交叉分析發現,超商回收大考驗中,18 歲以下的群體答對率較高,56-65 歲填答者答對率例較低,推測因為長輩們離開校園一段時間了,過去接受的環保教育和現在可能有落差,所以如果身邊有 56-65 歲的長輩,趕快與他們分享回收大百科,幫助長輩們更新資訊!(延伸閱讀:便利商店回收大百科

便利商店裡,有可能更環保嗎?

透過問卷 97.1% 民眾表示,如果便利商店提供完善的分類垃圾桶,他們願意做好店內消費垃圾的分類回收,顯示便利商店消費者對於參與永續抱持正向態度。

此外,亦有 86.9% 民眾願意支持便利商店提供更環保的服務選項,例如循環杯; 92.9% 民眾願意消費支持「非過度包裝」的產品。

若能持續透過民眾的生活接觸點如社群、媒體、便利商店等管道,持續加強環境教育與回收知識,將有助於從源頭減量、減少垃圾產生,也讓垃圾正確地進入回收系統,提升資源循環價值。

從便利商店出發的影響力

希望能讓環保行動成為你我日常,今年 RE-THINK 與全家便利商店共同啟動「全民回收新運動 – 全家一起學回收」公益計畫,打造一場人人都能參與的回收新運動,擴大從便利商店出發的影響力!與你分享其中 4 項行動:

  1. 民眾回收習慣認知調查:透過問卷,了解你的痛點,量身打造台灣人需要的回收教育。
  2. 改造垃圾桶:結合使用者研究、輕推理論和設計思考,在便利商店典範門市推出符合使用者需求的「實驗垃圾桶」,讓大家能無痛學回收,為環境中的垃圾減量。
  3. 擴充回收大百科:從明星商品的「便利商店回收大百科」持續擴充,把生活中會遇到的都收進百科中,解決每個回收難題,提供正確回收知識,讓民眾理解垃圾回收價值。
  4. 前進各級學校:將「開源校園教材包」導入各級學校,讓國、高中學生能透過教材教具,親手改造教室回收空間,提高校園回收正確率。

除了以上行動,也號召民眾在全台 4,200 間全家便利商店投下零錢,讓資源成為改變;如果你願意的話,還可以在結帳時喊出「8787」,把發票捐給 RE-THINK,減去一張紙的消耗,為在意的議題發聲!每筆支持都將化為有趣的環境教育溝通,進入校園、便利商店,與每個人的生活,讓影響力持續循環。

RE-THINK 相信,環保追求的不是一個人從零分直達滿分,而是有更多人願意開始行動。面對不斷更新的材料與垃圾組成,不論是不同年齡、地區,或是對於環保持不同態度的民眾,都可以透過持續獲得環保新知、加入「全民回收新運動」,讓環保輕鬆走進生活。

讓我們一起認識,全民回收新運動 >> https://recycletogether.rethinktw.org/

支持 RE-THINK 推廣環境教育計畫 >> https://neti.cc/lVyZG3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