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從減塑開始!但…減塑等於環保嗎?

100% 的塑膠 vs. 60% 的塑膠,哪個更環保?

「本產品使用天然植物成分取代塑膠,減少 30% 的塑膠使用。」這類標榜減塑、環保產品的廣告越來越常見,從咖啡渣、甘蔗渣到小麥、玉米澱粉都有,身為環保人,一聽到「減塑」就覺得太棒了,通常也會更想掏錢包支持。

但是,當減塑幾乎成了環保的代名詞,但事情真的是這樣嗎?

環保從減塑開始?從回收機制釐清「混血塑膠」為何不好

為什麼減塑不一定環保?跟塑膠回收機制有關

讓我們先了解塑膠回收如何運作?就是一個字:「純」。

回收標誌裡頭標註了數字,希望能將不同特性的塑膠分類處理,避免不同材質的使用,保持單一材質,才能確保回收製成的再生塑膠,品質夠好。

「混血塑膠」以減塑之名產生的負面影響

舉個具體的例子。近年曾有款「瓶身以甘蔗渣取代塑膠的洗髮精」(相關產品不少啦,不針對它)將原本 100% 塑膠瓶身,部分以「甘蔗渣」取代,成為「一些甘蔗渣 + 一些塑膠」。

減塑是減塑,卻讓原本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塑膠瓶,變成難以回收、或降低回收品質的混血塑膠。

當這些混血塑膠以「 7 號塑膠」回收,接著要面對的是台灣沒有適合的處理設施,最終還是會被當作一般垃圾焚化。

3 個關鍵避開減塑陷阱

減塑的出發點是降低對環境的影響,但誤入陷阱,反而沒有比較環保!身為環保人,除了減少使用使用塑膠產品,我們還可以怎麼做?

  1. 在有單一材質塑膠製品選擇的前提,避免使用「混血塑膠」,可挑選塑膠編號 1、2、5 具備高回收價值。
  2. 不管哪一種塑膠,妥善分類!
    不確定是垃圾還是回收,去看看塑膠分類回收全攻略。
  3. 看到「減塑」、「環保產品」,先冷靜!多花點時間了解它的製程和回收狀況。

減塑議題的背後:塑膠對環境的影響是什麼?

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數據,在過去將近 70 年間,全球塑膠產量累積約為 92 億噸,其中 70 億噸都變成了塑膠廢棄物。廢棄塑膠可能出現在河流、海洋中,為食物鏈、生物多樣性帶來變化,甚至變成微塑膠影響人類健康。因此,減少塑膠也成了全球共同努力的目標。

減塑已經成為環保共識,但以「減塑」之名,創造出更多不能被回收的塑膠製品,只是更不環保。如果我們能更認識產品材質,培養更好的「環保識讀」能力,找回環保的初心!看到「環保商品」時,我們可以這樣重新思考:

  1. 家裡是不是已經有同樣功能的商品
  2. 購買時,思考可以用多久?
  3. 用心你材質和用心維護
  4. 單一材質前提下,避免使用「混血塑膠」或含有植物纖維的塑膠
  5. 看到減塑、環保行銷商品時,或含有不認識的材質名稱,多花點時間了解它的製程和回收狀況

💰支持我們,推動更多環境教育>> 捐款點這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