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大百科」是 RE-THINK 2021 年推出的回收教育網站,集結台灣民眾最常丟錯的垃圾,用簡明圖示和幽默指引,除了可以知道該怎麼丟,還能了解回收背後運作邏輯。引導大眾在下次購買時,願意選擇回收價值高,或更容易再被利用的品項。
知名跨國食品龍頭雀巢公司本身對包材減量的規劃藍圖,和「回收大百科」溝通的回收價值觀念相符,進而有了首次合作。
集結多樣化產品 「回收大百科」企業合作新模式
2022 年,雀巢與 RE-THINK 打造首個以企業產品為核心的回收大百科網頁。雀巢多元的產品種類,遠超出回收大百科設定的分類架構,且部分包裝材質新穎,在製作期多次溝通調整。
經過許多努力,我們將超過上百個產品的正確回收指南收納至 合作網頁,接觸 200 萬人次消費者,其中有超過 90% 消費者表示有助於提高回收意願。
作為「回收大百科」與品牌合作第一哩路,延續這次模型,我們接著也拆解 Nespresso 咖啡膠囊,協助外送平台 foodpanda、手機殼品牌犀牛盾,製作相關產品的回收大百科頁面。
讓回收成為與消費者對話的管道
產品作為消費者與企業品牌最直接的接觸,其實還有許多商業價值外,能與消費者溝通的機會。
雀巢作為首家移除罐裝奶粉塑膠蓋和湯匙的企業,民眾除了在消費後發現設計上的改變,是否能意識到調整背後的目的,便是 RE-THINK 作為企業與大眾之間的橋樑,持續在做的事。
除了「回收大百科」網頁製作,RE-THINK 也在社群透過雀巢產品回收知識倡議,帶領民眾了解「永續」與生活其實很貼近,做出對環境更好的消費。
從產品設計就將環保納入考量
透過對產品生命週期的全盤思考,不只考量使用上的方便,還有廢棄後這些物品的去向。企業品牌能從合作中發現,哪些包材原來不好回收,開啟不同材質的討論與規劃。
RE-THINK 透過這次合作,開啟「回收大百科」與企業品牌合作新模式,越是貼近生活的產品,就越需要充足的回收資訊。像是民生消費品、難分難解的安全帽、暖暖包,還有 3C 耗材,都很適合納入。
我們也期待有越來越多企業品牌,願意一起從產品設計面,就開始減少垃圾產生、 選擇單一材質,成為更友善回收與環境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