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型態越來越多元,你喜歡在家上班,還是進辦公室?本集環保大對決將從各種辦公模式的環境影響,實際比比看哪種比較環保!
遠距工作 vs 進辦公室,環境影響差在哪?
聽到居家辦公、遠距工作,第一個想到的優點是可以省去通勤碳排!不過,在家開著電腦、吹冷氣等也都會耗電。
尤其到了夏天,進辦公室大家一起吹冷氣;換成在家工作,變成每位同事都各自在家開冷氣。相較之下,辦公室共用冷氣、照明等,平均下來耗電會較低。
另外,數位遊牧與居家辦公大致相同,只是如果位在不同國家,還要考量各地的電力能源組成不同,電力消耗的環境影響也會有所差異。例如待在使用可再生能源越多的國家,用電的環境影響就越小。
澳洲案例比比看「彈性遠距工作、進辦公室」何者環保?
一項發表於國際期刊的研究,以澳洲一家有 3,000 位員工的公司為案例,比較全體員工每天進辦公室上班,以及採取彈性遠距工作的環境影響。
研究假設 75% 員工開車通勤;彈性遠距工作的做法是 1,500 人每週遠距工作兩天、1,500 人每週遠距工作四天。結果發現彈性遠距工作較為環保,每年可避免產生 728 噸二氧化碳當量,相較全體進辦公室減少 5%。
從四面向評估,彈性遠距工作較環保!
除了上述的碳排放,研究也以資源消耗、空氣污染、人類毒性作為環境指標,來評估不同上班模式的影響。
其中,在空氣污染這項指標中,彈性遠距工作的影響顯著降低,比全體進辦公室減少 41%!因為空氣污染主要來自交通運輸,彈性遠距工作減少通勤能有效降低污染。
而人類毒性這項指標與燃煤發電高度相關,因此當遠距工作整體用電增加,電力來源又以燃煤為主時,人類毒性影響就會上升。在這項指標中,進辦公室的影響較小,而遠距工作則相對多了 17%。
整體看來,即便進辦公室共用空調、照明,會讓每個人的平均用電量較低,但通勤省下的碳排放量還是比較高!單就這篇研究數據來看,即使在家遠端工作並開空調長達 9 小時,仍然比進辦公室更減碳。
結論!考量通勤的碳排放量,居家辦公確實比較環保。尤其對通勤距離長又是開車上下班的人來說,改成居家辦公或是彈性遠距工作,都能大幅降低環境影響。
至於本來就是居家遠距工作的人,若能使用能源效率高的產品也能更環保;而數位遊牧族則可以考慮在以再生能源為主的國家工作。
無法遠距工作?換個交通方式,上班也能更環保!
雖然能不能遠距工作還是得看工作型態或公司政策,不過從研究中我們已經發現,交通運輸對環境的影響很顯著!換句話說,如果一定要進辦公室,只要調整一下通勤方式,就能有效減少環境影響。
距離許可的話,走路、騎自行車上班,當然是零碳排又兼顧身體健康的最佳解。若辦公室距離較遠、必須搭車才能抵達,根據碳排放數據,捷運的環境影響最低,其次為公車,而開車通勤的碳排則遠高於其他方式。
值得留意的是,「共乘」也是降低碳排的方式之一。同樣都是開車通勤,如果能湊滿一車四人才出發,平均下來,每位乘客的碳排量就比搭公車還低了!
無論遠距工作或進辦公室,都可參考的環保工作指南
不管你是遠距工作還是進辦公室,養成以下四個簡單的習慣就能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 隨手關閉電腦、螢幕電源 : 電腦、螢幕對能源消耗影響非常大!養成不用時隨手關閉的習慣,累積起來就能省下不少能源。公司也可以用智慧系統統一管理,例如為辦公電腦設備設定節電模式,只要停止運作 5 分鐘就自動進入低耗能的休眠模式。
- 電子化取代紙本 : 落實無紙化,能從源頭減少資源消耗。不只文件,名片也可用電子版取代實體名片,還能更方便整理、不怕弄丟。
- 印表機預設為雙面列印 : 有些文件還是需要印出紙本,盡可能雙面列印,少印一張是一張!按下列印鍵前多檢查確認,以免印錯浪費。
- 下樓以走路取代搭電梯 : 一個人時,盡可能不要搭電梯,尤其是下樓時!因為電梯運作原理,上樓時,若乘客太重,馬達需要出更多力往上拉;相反地,如果一個人搭電梯下樓,重量明顯偏輕,馬達需要耗更多電力。
看完這篇文章,如果打算起身休息一下,別忘了順手關掉螢幕電源,就是最簡單的環保行動!
▍本文與 林心恬教授 永續生活家 合作撰寫
支持 RE-THINK 推廣生活化的環保教育 >> https://neti.cc/bOeak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