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重新思考
文章標籤 - 真環保商品
*
2021年09月09日
近年環保意識興起,市場出現大量的環保產品,美妝產業也跟上了「永續」「純淨保養」「純素」等趨勢,搭上對環境更加友善的熱潮。   但在法規尚未完善的前提下,我們可以如何挑選、辨別琳瑯滿目的產品呢?全球知名美妝雜誌《Allure》日前發佈一篇宣告,明定未來報導使用字詞規範:將禁止於塑膠包裝使用定義較不具體的「環保」字詞,包括「Recyclable 可回收」、「Biodegradable 生物可分解」、「Compostable 可堆肥」等;而模糊字詞如「Green 綠色」、「Zero-Waste 零浪費」、「Earth-Friendly 地球友善」等將會釐清定義且謹慎使用。   指標媒體首次發聲推動,這些「環保」字詞定義也值得我們好好釐清及反思,接下來就簡單花3分鐘搞清楚!   Recyclable 可回收 指的是將使用過的廢棄物,回收後重新再製成新產品。隱藏在背後的含義卻是「回收後不見得會被製成原產品」,例如寶特瓶回收後,因回收再製造成相同產品的成本過高,不一定被製造成寶特瓶,或反而變成其他無法回收的產品。這些無法回收的產品有很大的機率會直接進入焚化爐或是海洋中。 RE-THINK 翻譯吐司:「可回收」不等於「可被再利用」。大家平常看到各種「寶特瓶回收」製成的產品,也要睜大眼睛看看添加的比例,以及後續這個產品是否反而變成無法回收的垃圾喔!   Biodegradable 生物可分解 指可透過特定濕度、氧氣與適當微生物存在的自然掩埋或堆肥環境中慢慢分解,但台灣目前沒有足夠符合條件的場域讓這些「生物可分解」垃圾花費「未知的時間長度」慢慢分解。所以結果跟你想的一樣,它們很大的機率也會成為垃圾掩埋場、焚化爐、海洋中的一份子。 RE-THINK 翻譯吐司:別以為「生物可分解」就是環保的代名詞,若背後沒有強大的回收系統支援,這些垃圾就是會直接被燒掉,或甚至被混入可回收塑膠類而影響回收效益。   Compostable 可堆肥 可堆肥化塑膠是指可在工業堆肥環境下完成生物分解的塑膠材質,因有工業堆肥的條件限制,在其他條件下未必會進行生物分解,目前台灣也沒有工業堆肥場、回收系統來處理這些可堆肥分解的塑膠。   Green 綠色 如果顏色不是綠色的產品,就不該叫做綠色產品,例如綠色保養品,對吧? RE-THINK 翻譯吐司:綠色就該拿來形容顏色~   Zero-Waste 零浪費 零浪費指的是不產出任何垃圾。應該很容易理解製造出任何一個部分需要回收或丟棄的產品為何不能稱為零浪費吧!   Earth-Friendly 地球友善 除了產品製造及使用後的包裝垃圾外,前端製造的碳足跡也都是環境成本的一環,所以若真的有對地球完全友善的產品包裝,那它大概目前還不存在地球上吧! RE-THINK是台灣土生土長的非營利組織,希望能帶給大家更多關於環保重新思考的議題及知識,歡迎小額捐款支持我們推動教育>> 捐款支持  資料來源:Allure Won't Call Plastic Packaging 'Recyclable' Anymore  
*
2021年07月30日
100% 的塑膠 vs. 60% 的塑膠,哪個比較環保? 「本產品使用XXX天然植物成分取代塑膠,減少XX%的塑膠使用」減塑時代,這種「環保商品」的廣告越來越常見,而身為環保人,一聽到「減塑」就覺得太棒了,無論是咖啡渣、甘蔗渣、小麥、玉米澱粉,馬上掏錢包支持。但事情真的是這樣嗎? 塑膠回收產業的運作機制 讓我們先了解塑膠回收如何運作?就是一個字:「純」。塑膠有分幾種材質,就如我們常見回收標誌裡頭的數字。1 號 PET,是我們常用的寶特瓶;5 號 PP,常見於外食餐具,像是湯匙、容器。而為什麼要分類,就是讓不同的材質,不會最後混淆成一鍋雜菜湯,而是單一材質。這樣回收製成的再生塑膠,才夠純,品質才會好。 混血塑膠的背叛 舉個具體的例子。近期有一款「瓶身以甘蔗渣取代塑膠的洗髮精」(相關產品不少啦,不針對它)將原本100%塑膠的瓶身,以部分的甘蔗渣取代,成為「一些甘蔗渣+一些塑膠」的瓶身。減塑是減塑,但就讓原本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塑膠瓶,變成難以回收、或降低回收品質的混血塑膠。當然,這些混血塑膠會是以「7 號塑膠」回收,不管這些 7 號材質屬於在台灣沒有適合的堆肥處理設施的 PLA、或連堆肥都沒辦法的混血塑膠,它們最終還是會被以一般垃圾焚化。 我們可以怎麼做? 其實,減塑跟環保,一直是沒有被好好定義的詞彙。消費時,理性了解材質組成,不被「環保行銷」給沖昏頭,都是很重要的。以下,你可以這麼做:⚠️ 在有單一材質選擇的前提,避免使用「混血塑膠」(通常它們會被歸類在 7 號塑膠)⚠️ 在看到以減塑、環保行銷的商品時,多花點時間了解它的製程和回收狀況    
熱門文章Popular Post
最新上線Latest Post
1
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