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的塑膠 vs. 60% 的塑膠,哪個比較環保?
「本產品使用XXX天然植物成分取代塑膠,減少XX%的塑膠使用」
減塑時代,這種「環保商品」的廣告越來越常見,而身為環保人,一聽到「減塑」就覺得太棒了,無論是咖啡渣、甘蔗渣、小麥、玉米澱粉,馬上掏錢包支持。
但事情真的是這樣嗎?
塑膠回收產業的運作機制
讓我們先了解塑膠回收如何運作?就是一個字:「純」。
塑膠有分幾種材質,就如我們常見回收標誌裡頭的數字。1 號 PET,是我們常用的寶特瓶;5 號 PP,常見於外食餐具,像是湯匙、容器。而為什麼要分類,就是讓不同的材質,不會最後混淆成一鍋雜菜湯,而是單一材質。這樣回收製成的再生塑膠,才夠純,品質才會好。
混血塑膠的背叛
舉個具體的例子。近期有一款「瓶身以甘蔗渣取代塑膠的洗髮精」(相關產品不少啦,不針對它)將原本100%塑膠的瓶身,以部分的甘蔗渣取代,成為「一些甘蔗渣+一些塑膠」的瓶身。減塑是減塑,但就讓原本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塑膠瓶,變成難以回收、或降低回收品質的混血塑膠。
當然,這些混血塑膠會是以「7 號塑膠」回收,不管這些 7 號材質屬於在台灣沒有適合的堆肥處理設施的 PLA、或連堆肥都沒辦法的混血塑膠,它們最終還是會被以一般垃圾焚化。
我們可以怎麼做?
其實,減塑跟環保,一直是沒有被好好定義的詞彙。消費時,理性了解材質組成,不被「環保行銷」給沖昏頭,都是很重要的。以下,你可以這麼做:
⚠️ 在有單一材質選擇的前提,避免使用「混血塑膠」(通常它們會被歸類在 7 號塑膠)
⚠️ 在看到以減塑、環保行銷的商品時,多花點時間了解它的製程和回收狀況
💰支持我們,推動更多環境教育>>捐款點這邊